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构建

点赞:4279 浏览:126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体现考察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多种方法,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突出评价的全面性.本文就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反思,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构建适合现代课堂的教学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关 键 词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反思;构建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设计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激励其进行教学创新提供依据,并可以作为教育部门进行决策的参考.

一、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评价对象、指标及标准的认识不够明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由此看出,在评价时,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评价理念,评价应面向学生的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只是注重评价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忽视了发展性的功能,因而是片面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中表扬和检测的方式简单,学生被动接受评价,没有实现评价的多元价值.

2.教师对何为学生有效参与评价的标准不明确

目前,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参与”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作用体现的主要方式,认为应该改变传统课堂中“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并将这些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测量的重要因素,认为这样才能促进日常课堂教学的提高.但“学生有效参与”的标准是什么?该怎样把握有效参与的“度”,教师对此存在不同意见.

3.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易出现主观性和片面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听取学生意见.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如何保证学生评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学生在评价中会简单地以自己的好恶评价教师;学生不一定说真话;让学生评价教师,可能会误导教师有意去迎合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学生.

4.大部分教研员和学校管理人员对数据统计不够重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评价的目的不是取得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阶段性的评价.大部分学校教研员和学校管理人员对评价数据的统计不够重视,统计结果没有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教师和学生没能从评价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方法,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5.当前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现实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如果未完成教学目标就不能称之为一节好课.教师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情感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可以对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生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2)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忽视学生的实际收获.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说非常详细,并且每一项指标都附有专门的要求,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程安排合理、课堂提问精炼、多媒体运用恰当、语言流畅等.可见,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大多是针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而很少考虑学生的收获.在实际课堂评价操作中,如此过于注重教师教学技巧,则会使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技巧,使一些课成为教师的“表演课”.

(3)注重课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忽视学生差异和教学的针对性.传统教育理念在总体的教育目标上以培养少数“精英”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只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的发展存在忽视.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仅重视教师对教学内容挖掘的深度,并以此作为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忽视学生之间水平上的差异.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

1.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焦点也从关注教师教学方式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知识获得、探究行为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包括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时间长短、表现的积极性、取得的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师行为的反映,都会成为判断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所以在制订评价标准时,我们首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占评价分数的60%,其次是教师因素,占20%,课堂教学效果占20%.

2.重视活动,从评教转向评学

学生活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所以评价处处围绕学生活动来设计评价内容,包括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及学生参与程度.学生自主学习、互助探究、表现状态等,都应做等级划分.学生活动评价方法上应强调多样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且可以用书面的、实际操作的、的、现场记录的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3.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确保评价的全面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评价量的使用者,不应仅限于参与听课的领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更应引入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学生不但能评价同学,还能评价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每个班级成立家长会,家长随时可以到校听课,并将家长的评价纳入总体评价,使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4.关注过程,强调评价的后续结果,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所以评价不是终结性的,而是阶段性的.实际操作中,课堂评价的同时,为教师和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不断总结其成长道路,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评优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

三、怎样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1.加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学习

学校在组织教师学习评价标准外,应充分利用校长论坛、学科教学研讨会等,开展对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讨论,使广大教师从本质上把握和认识新课程理论.

2.建立“评价管理体系”

一是以教师自评、教研组及学校领导评价为主的校级课堂评价,日常教学听课活动、教研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也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最为普遍的基础层级;二是教研联合体单位为主的校验联合片课堂评价,以片区的观摩研讨交流活动为主要形式;三是校验室组织的县级评价,以教学视导和督导为主要形式.

3.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专项督导

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课堂教学改革专项督导活动.督导内容包括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和课堂教学改革典型培植情况两大方面,采取查看资料、课堂评价、当堂检测、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

4.开展问题行动研究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阻碍实施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能不能深化的根本.学校应对教学评价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汇总,落实“行动研究”的小课题,研究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方式,为今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做出及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