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往教学设计探究

点赞:12855 浏览:567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前,随着网络接入带宽、网络怎么写作商所提供的怎么写作、视音频技术、流媒体技术等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也同时得到了迅速发展.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教学交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因此如何把交往教学已有的优秀成果合理引入到当前的网络教学中来,是非常有意义的.着重阐述了网络环境中交往教学的设计过程.并对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 键 词 :网络变往教学;交往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250-02

1 确定交往内容以及交往对象

网络交往教学在交往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学习者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方可完成;(2)学习任务需要发挥抽象思维而非仅学习运用定律或记忆性知识;(3)小组需要顺利完成指定任务所包括的各种资源,包括智慧技能、词汇、相关信息以及完成任务所制定的指令;(4)学习者解决问题时.需要在一定问题空间收集、筛选信息,并对其重新加工,形成属于自己的成果,而非简单的复制、粘贴;(5)同题结果一般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标准”或“正确”答案;(6)最终的结果应成为一种产品,可以是可视化的或口头表达的形式供学习者选择.交往的对象可以是学习资源,伙伴、教师或者其他合作小组.

2 细化教学主题并明确交往目标

网络交往教学对于教学主题,教师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细化使其更具体和更深入.并事先设计一些能引导学生就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的高水平的问题,以便在交往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判断某一交往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应着眼于其交往的根本意义是否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具体表现在;

第一,通过多种多样的创造性的交往活动,发展学习者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确立学习者的主体性.促进学习者个体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充分发挥.

对于交往教学目标,必须强调:教学目标是不可能在教学之前就完全设定的.如果说“认知目标”可以相对地确定,那么“情感目标”、“操作目标”就有极大的变化性,即有不确定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形成于整个教学过程之后.而不能在教学之前就完全确定.这样认识交往教学模式.则整个教学过程才可能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否则,就会单调机械、死气沉沉.

3 交往主体特征分析

对于网络交往教学,应当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进行分析.良好的交往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习者交往能力进行适当的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的交往水平.对于不善交往的学习者,要鼓励并引导他尽量多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与大家进行交流;对于擅长交往的学习者,应当引导他如何在交往中学会思考,并逐步提高交往的质量.

而最有效的“交往”通常在异质主体所构成的群体中更容易实现(补充往).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学习者所在的群体进行分析,通过引导促进异质主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形成,从而实现补充个性的交往.

4 选择和设计交往内容

(1)从交往主体的角度一交往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特征和交往需要.

学习者是交往活动的主体.交往内容应该与学习者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学习者知识能力太多,否则,教学内容就没有什么意义.另外,网络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与教师,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但是在信息的拥有量、交往的作用与能力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正是由于师生之间本质力量的异质性,才使得交往教学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并且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要由学生的活动及发展状况来判定,因此,平等、合作的师生、生生交往就成为有效交往教学的前提.”


(2)从交往的内容角度一交往教学内容应具有开放性、真实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交往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认识、共同理解的客体,是联系多极教学主体的纽带和桥梁.而且.不同的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师与学习者的活动状态及整个交往活动进程,因而,为了保证交往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我们必须确保交往教学内容的合目的性及合规律性.

5 设计交往情境

交往教学认为,交往情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无形的影响因素,良好的情境不但可以促进双方的认知发展,而且对于双方的情感、心理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网络交往教学中应该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使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有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为师生创造一种合作的平台.交往教学认为.“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对话理解关系,师生之间通过相互对话就共同问题达成理解.为此,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将更加深入.教师会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习者手中.另外.在交往教学中,学习者之间也将进行更充分的沟通与合作.交往教学吸纳了建构主义的有关观点,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对问题的理解自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学习资源.事实上,教学中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单个人所能承担的,它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所以“人际交互”的沟通合作因素尤显重要.

6 设计交往策略

从交往教学的角度来看.以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标的网络教学活动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交往策略.(1)平等对话.交往是一种性的交往活动,在交往中,教师与学习者共同树立和平等的观念,尊重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2)环境交融.人与人的交往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这一情景包括物质的环境、制度和氛围,三者共同作用创造一个交往所需要的公共领域.(3)评价.可采用的评价方法有多主体参与评价、发展性地看待学习者的优缺点、综合评价学习者的优缺点等等.

第二,人际交往策略.要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习者在交往中自觉地发展自身的主体性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合作精神和能力.主要体现在宽容、多向交往和注重交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上.

第三,情感交融策略.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习者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动力源之一.这可以从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给学习者成功的体验以及适时适度的鼓励和表扬等方面来考虑.

网络交往教学设计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习者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第四,合作交往策略.合作类型一般包括:自发合作、制度化合作、指导性合作和契约合作.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自发合作或互相援助.后来这种自发的合作逐步变为稳定的社会习惯,因此合作被制度化了.指导性合作是指交往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管理和协调下进行合作.契约合作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正式同意以某种方式进行合作,并对彼此的职责进行清楚的界定.就网络环境中的交往教学而言.师生间合作既是制度化的 合作、契约合作.又是引发学习者之间合作的指导合作.师生合作的意义、直接目的便在于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最终目的则是促进每一个学习者的发展.

第五,建立在合作交往基础上的竞争往策略.(1)教师要承认每个学习者都是教学认识的主体,使每个学习者都能参与到教学认识活动中去;(2)教师要承认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更要尊重差异,组成优势互补的合作小组,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共同的活动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3)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能够发生合作行为的挑战性作业,让学习者在分工的基础上达成合作;(4)学习者之间要相互信任,有共同取胜的信念;(5)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这是达成合作往的操作性因素,这些技能包括:能够用准确的语言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的表述,调节交往气氛,把握交往话题等等.

7 交往媒介的设计和选择

这里的媒介主要是指文字教材和网络平台中用于学习者获取、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如图1所示,作为交往的媒介,网络环境为师生、生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使学习者在公平、和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成为可能.它为交往主体提供了一个“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每个人作为平等的交往主体,可以自由地公开表达他们的意见,理性地进行对话和协商,地讨论各种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拥有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参与对话和讨论的资格,但谁都不能成为“话语的霸权者”.交往主体之间以一种平等方式,通过谈话的双向交流,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自由的“理想场域”.

8 交往教学的评价

(1)通过网络问卷对学生学习前的状况进行评价.

在学习活动进行之前,设计关于学习活动的前需知识、技能的调查问卷,了解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包括关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概念、互联网的使用技能等.根据学习者提交的结果,计算机自动分析学习者的薄弱环节,教师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提出不同的活动任务和建议,以使之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2)通过社区积分对学生的交流合作进行量化评价.

学习者在虚拟社区活动的交流合作状况通过他们在论坛发的新贴数、回贴数、选入精彩主题的数量、参与在线研讨的次数,以及他们学习方案的上传、研究记录的次数等等表现出来.计算机系统自动记录和统计这些量化数据,并在学习者个人档案中呈现出来.这些评价信息可以作为总体评价的参考.

(3)借助网络日志实现学习过程的评价.

网络日志即博客.借助网络日志,学习者可以把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所想、所感的有价值的信息随时记录下来,展现在教师、学友和专家面前,方便学习者个人反思或教师追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方便学友互评和互相监督.教师还可以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帮助学习者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还给学习者注入许多情感上的关怀,弥补了在师生分离状态下造成的情感缺失.

(4)通过电子作品集对学生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电子作品集是教师和学习者在一定教育目标指导下自己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的学习成果.电子作品集收集了学习者的学习计划、过程草稿、最终成果、相关材料以及教师的评价等.教师对学习者电子作品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习者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水平,还要考察学习者在作品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看作品中是否蕴涵学习者的独特见解,是否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项目,鼓励学习者协作学习,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