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性学习刍议

点赞:19919 浏览:920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研究性学习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尊重学生,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得不到真正落实,很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希望学生顺从、听话,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大多是正襟危坐、一心听讲.课堂上主动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习惯听讲,不会思考,习惯练习,不会创造成为普遍现象.

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为医治教学痼疾“满堂灌”、“一言堂”提供了良药.研究性学习着眼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尝试,着眼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学会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觉主动的状态,充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使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以往“授—受”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课程实施,还是作为教学方式,都会有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氛围、探究的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寻找恰当的问题切如口,设置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

在教学《孔乙己》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以孔乙己的动作作为探究的话题,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重点分析“站着喝酒”、“排出九文大钱”、“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摸出四文大钱”、“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等句.通过讨论探究,学生总结:“站着喝酒”,揭示了孔乙己经济拮据、穷困潦倒窘迫,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鲜明的特征.“排出九文大钱”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想炫耀的自赏自傲心理.“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活画出孔乙己迂腐不堪、卖弄“学问”的得意.“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孔乙己虽善良,却又经济拮据的无奈人生.“摸出四文大钱”和“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表明孔乙己已经是穷途末路,凄凉不堪,令人深深地同情.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引导要寻找最佳切入口,为学生设置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愚公移山》,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常常用一个成语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并且这个成语在格式上与“精卫填海”相似,这个成语就是——愚公移山.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凭什么说可以移走大山?愚公又是怎样移走大山的?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检测如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

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既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导入到探究的情境.

三、小组合作,深入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开放性和广博性特点,使语文教学更适于、也更应该开展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性学习刍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课堂教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合理编排

首先必须分好合作小组.小组的组成可根据问题的难易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同桌之间的二人小组,适用于一些解决字词、疏通文意之类的问题;更多的是,组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多采用根据座位就近而成的四人小组.实际上,依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并考虑性格因素的分法更科学.将带有不同因素的同学编在一组,交叉合作,一起思维,可以带动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探究.

2.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依靠的是团队的集体智慧,需要具备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等良好品质,所以,在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获得了知识、训练了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分工和合作,树立了团队意识,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打下基础.

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做好学科渗透

1.引导学生向文学名著延伸阅读

比如,学习《出师表》,其中有“三顾茅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五月度泸,深入不毛”、“北定中原”等叙述,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其过程怎样,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人格及精神,是很好的研究性话题.为此,我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完成“诸葛亮在完成蜀汉统一大业中所参与的历史事件”的作业.通过对此问题的探究,是学生的学习既与课文有机结合,又培养了他们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到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与其他学科渗透,实现由此及彼的延伸

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我让学生设计培育防护林的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要渗透多门相关学科.例如,人工引水拯救死海,涉及到地理、物理、数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这样的探究变死知识为活知识,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多学科学习渗透意识的培养.实践证明,只有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才能补充学生知识的不足,构建他们网状的知识体系.在探究中延伸,目的性更强,通过指向性阅读,更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循环,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凌北中学(2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