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点赞:7519 浏览:316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感悟和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体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就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和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由于不同学生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素养、艺术趣味的不同,其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尽相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来的兴趣等也都因人而异,鉴赏过程和结果更是千差万别.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代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学习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发扬,构建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彰显个性,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构建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化.“教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持续地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变支配者为引路人,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姿态,放下身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氛围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才有课堂上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养分”.

二、抓住文本的切入点,有效地进行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且似乎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在处理教材上就可显露出来.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该善于抓住文本的切入点,有效地进行文本解读.多元解读文本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1.抓住文本内容

文章的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内容.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时,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教师问: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等等.

2.抓住文本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有人情味的语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等等.”汉语具有朦胧、模糊,而且多义性的特点.因此,在对这些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语言进行品味揣摩时,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末句“我们都能是光明的孩子”中,如何理解“光明”?该问题的答案也是多样的:我们都是幸福的孩子,我们都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我们都是美丽的、品质高尚的孩子等等.

“多元解读”是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创造性的阅读,理应受到特别的重视.我们应把文本多元解读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陈庄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