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明文教学

点赞:4286 浏览:158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懂得如何阅读这类文章,为写作这类文章打下基础.语言积累的充足性是对语言的数量而言的,学生只有在大脑中储备足够数量的语言材料,才能保证运用时随意支取,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精练.小学语文语言特质说明文教学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体,作者在说明事物时往往通过因果、连锁、比较、分合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揭示事物间联系规律,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成因、结构等,结构严密,逻辑性强,既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范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课文.这些课文都含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它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地质、尖端科技等方面知识.这些课文的表达方式,除在低年级有一部分用文艺形式向儿童传播科学知识外,大部分是用说明文形式来写的.教学中,如何把说明文上的有“语文味”呢?

小学语文明文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什么是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比较品评,感知文体特点

说明文教学如何“识文辨体”,特级教师姜茗芳老师在执教《太阳》一课所用得“比较法”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课始,姜老师就出示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断,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段优美的文字后,让学生畅谈感受.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文字的优美,同学们沉浸在文章优美的“画面”中.如此品味,实则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一面镜子.接着,姜老师话锋一转:“那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太阳》,它的语言又会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大家走进课文好好地念一念,感受一下.”学生兴致盎然地自由朗读了课文之后不约而同地有了这样的感受:整篇文章感觉硬梆梆的,很单调.于是,姜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感知《海上日出》是篇写景散文,而《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姜老师开课即选了巴金的《海上日出》这样的美文让学生感受,通过与《太阳》的一番比较,引领学生发现两者在体式和风格上的明显差异.我在教学《太阳》时,也采取了姜老师的方法,通过两篇不同文体的阅读,没有说教,也没有灌输,不经意的安排中,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文学家;什么是科学小品文,什么叫真正的文学散文.

二、探究感悟,了解说明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特点,了解文章的基本方法.”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懂得如何阅读这类文章,为写作这类文章打下基础.因此,了解说明方法应是说明文教学的根本.《太阳》一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很多,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说得既通俗又具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教学中,辨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则需要联系所说明的事物特征去感悟、品味.

课堂上,我成功的扮演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引领学生探究、感悟,从语言文字中捕捉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方法.在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得不错,就在那个地方打上一个五角星.”这些教学步骤与手段将枯燥的说明方法的学习融化在语言文字中.学生迅速地捕捉到文字的脉搏,将文中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用词准确的句子找出来,我随机引导学生将说明方法提取出来,并由学生板书、小结.在此过程中,我对说明方法表达作用的进行了点拨,其中当学生说到“课文还形象地把太阳的温度写出来了,他说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让人一听就感到很热”时,我顺水推舟:“你怎么会感到热?6000℃,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夏天,30℃就热了”;有的说:“钢铁碰到都会变成汽.”一个抽象的数字,通过意、象的转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画面,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它的表达作用.通过如此引导学生自读、探究、感悟来体会作者使用说明方法的精妙之处和文字巨大的表现力,领悟语言准确、生动、简洁之美,可谓独具匠心.

三、朗读品味,感受语言特质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担心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所以抓紧时间用来讲解课文中所谓的知识点.这样,只会剥夺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对字词的敏感主要是读出来的,所以如果教师能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领悟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和科学性,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从读中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布置朗读任务:把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由于之前学生对文章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已触摸到文字的“温度”,自己的感情也自然流露在朗读中.在学生朗读时,我又巧妙地对语言特点进行点拨.随后,我还通过让学生同桌互读、互评的方式,通过师生合作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质,理解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一个数字、一个举例、一个比方,都在学生在朗读中成为他们对文字宣泄的载体.既让学生感受了说明文语言的特质,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感.

四、迁移运用,活化语言内存

语言积累的充足性是对语言的数量而言的,学生只有在大脑中储备足够数量的语言材料,才能保证运用时随意支取,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精练.说明文中同样有一些值得感悟、积累的语言材料.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励学生将新的语言组块加以运用,变成自身的语言.另外,我在带领学生感受“太阳与我们的关系”一部分中,我及时地出示了:“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却非常密切,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却非常密切,这个补充说话练习.此时,学生在课文中感知到的信息,一下子就有了抒发的平台,学生们将课文中的内容实现迁移,都自然地流露到自己的语言中.但这只是第一个层次,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课文中没有写到的知识.学生的思路被充分的拓开,纷纷畅谈太阳能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此,一个说话练习,将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课文的语言已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课文的情感已转化为学生的情感,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内化了课文的语言.如此,将课文内容的迁移、情感的表达承载在语句运用中,落实在语言表达的积淀中,可谓一举多得.

吕叔湘先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成功教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是的,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文本,立足以学生为本,灵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说明文教学这朵奇葩一定开出艳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