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警报》教学课例鉴赏

点赞:20467 浏览:938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课例简录】

一、师生研讨,分享感受

师:这节课学习《跑警报》.“跑警报”是什么意思?

生:(齐读)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

师:能把“跑”字改为“躲”或“逃”吗?

生:不能.(齐读)“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师:交流阅读感受.

生:我觉得本文写得非常有趣,很细致,在跑警报中还不忘谈恋爱,语言很幽默.

生:我觉得本文写得很有意思,语言很有味道,一点都不像在跑警报.

生:我觉得写得比较随意,显得很散,感觉很悠闲,从容不迫,跑警报还不忘享受.我觉得很好看,幽默风趣,看了两遍.(师板书:幽默风趣)

师:三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都觉得写得很风趣幽默.那么,文中写了哪些幽默风趣的故事呢?

生:课文第18段写的很幽默风趣.(生读原文“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等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他能把推理逻辑用在捡金戒指上,太妙了,令人发笑.

生:第20段,写那位郑老兄的表现特搞笑.

生:第19,段写跑警报还带着情书,挺浪漫的.

二、品读文本,明晰思路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人与事,看上去好像特别散,大家怎么看?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把自己的想法跟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生:我觉得不散.因为全文是围绕“跑警报”来写,显得很有规律,写了警报的三种类型,“跑警报”是本文的线索,作者以此来把所有的人和事连贯起来,所以不散.

生:我也觉得不散.因为全文表达的主题是“不在乎”的精神,文章中所写的人和事都是根据这个主题来选材的,写出来的内容很集中,所以不散.

师:第一位同学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第二位从主题的角度分析,都很有道理.本文选材虽多,但无不指向主题,都能够体现民众“不在乎”的精神.(师板书:“不在乎”)刚才你提到了“不在乎”这个词,我觉得这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请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不在乎”?

(8位同学分别做了回答,并与教师对话)

师:把如此危险的事写得如此轻松悠闲,足见他们对“跑警报”的“不在乎”.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不在乎”呢?齐读课文最后两段,写一写对“不在乎”的理解.

生:“不在乎“是一种“儒道互补”的表现,是一种从容的状态.

生:“不在乎”,其实是一种轻视蔑视日本人的行为,是中国人“皮实”的体现.

师:你们都抓住了关 键 词 ,尤其是“皮实”,这很准确.(师板书:皮实)如果把“皮实”改为“皮厚”或者“麻木”,怎么样?

生:感彩大不一样,不能换.

《跑警报》教学课例鉴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生:因为“麻木”说明人没有感觉,对生活没希望了.

师:那可不可以说“皮实”就是对生活抱有希望呢?

生:可以.

师:“麻木”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皮实”则是结实而不易破损,是一种面对逆境时的韧性.本文的中国人在日本飞机的阴影笼罩下,依然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他们身处逆境而能泰然自若的心态,他们的这种“皮实”和“不在乎”,正是我们民族坚韧生命力的体现,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三、拓展延伸,实中求活

师:昆明的老百姓和联大的学生们难道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吗?

生:他们挺在乎的,如果他们不在乎的话就不跑警报了.

师:他们在乎什么呢,比如联大的学生?

生:联大的学生在乎学习.文中第10段写到“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到听到空袭警报,才动身”,还有第1段的那个女生有空袭警报了才下课.

师:可见联大的学生都在乎学业,昆明的老百姓也在乎安逸的生活.(师板书:在乎)

师:起先,我们有些同学笑得很畅快,有一位同学还说那位郑老兄的表现特搞笑.汪曾祺先生是幽默大师,当然有本事让我们大笑,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笑,说明我们还读不懂汪老先生的心.在他幽默风趣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情感?我们该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幽默风趣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22段,把自己的想法跟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生:我觉得幽默风趣只是表象,其实他很痛苦.

生:作者肯定不是在搞笑,至于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师:请你读一读“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这句话.(生读)

师:能告诉我,我们民族之所以皮实的原因吗?

生:因为“长期以来,生于忧患”.

师:这就说明“皮实”其实是“被皮实”,对吗?

生:对.(师板书:被皮实)

师:请你再读一读什么是跑警报?

(生读“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

师:“别无他法”说明什么?

生:说明跑警报是唯一的办法.

师:大家愿意跑吗?

生:不愿意,但是也没办法.

师:那就说明跑警报是――

生:无可奈何之举.(师板书:无奈)

师:面对飞机轰炸,在敌我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条件下,我们只能无奈的跑警报,因此,作者的笑更多的是无奈的笑,含泪的笑,泪往肚里流的笑.可贵的是人们依旧积极乐观,学生依旧上课,商人们也依旧要做写卖,乱世中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包括跑警报,精神上的不服输是任何外力也难以摧垮的,“是永远征不服的”.(师板书:精神不服输,永远征不服)

师: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我们对文本的感受可能跟最初的有所不同,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 生:反差越大,印象越深刻,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生:我想起了著名作家海明威的那句名言:你可以消灭我,但你却打不败我.(生掌声)

(课后作业: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空袭非但不恐怖,反而很有诗意,像在给我们和平时代的人做空袭生活的宣传广告?)

【执教感言】

深度解读文本的关键在于定势准确


《跑警报》是语文版《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修辞立其诚”,即散文贵在有真情,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散文,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悟,体会文章蕴涵的真情实感,把握感性散文无拘无束、率性自由的风格”.因此,能否深度解读文本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准确把握住了文本蕴涵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执教者要做准确的定势控制.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想感情与教学内容不协调时,教师要加以诱导,使之与教学内容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适合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氛围.这一点,对语文教学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主要是课文教学,每篇课文的内容都有情感基调,它们或激昂高亢,催人奋进;或深沉悲壮,引人思索;或轻松愉快,逗人发笑等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来营造教学氛围,以使学生与课文内容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有效的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于漪老师执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让全班学生泪雨滂沱,沉浸在悲痛之中,这是语文教学定势控制成功的典范.而有的老师上《孔乙己》,没有把握住文本的悲剧色彩,在整个教学中充满欢声笑语,如同咸亨酒店的顾客取消孔乙己一样,这是对文本情感把握不准确、定势控制不当的反面例子.

这节课我对课堂气氛的调控,对学生情感变化的控制是恰当的.上课伊始,由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处于浅层状态,因此学生对跑警报中出现的各种不在乎的现象感到很好笑,显然这笑声与文本的总基调是不怎么相符的,但我并不急着纠正,甚至有时也与学生一起笑.随着教学的深入,在学生对昆明人的“不在乎”“皮实”有了较深的理解,懂得“皮实”其实就是“被皮实”,是一种无奈之后,我适时做点睛性点拨:“汪曾祺先生是幽默大师,当然有本事让我们大笑,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笑,说明我们还读不懂汪老先生的心.在他幽默风趣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情感?我们该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幽默风趣呢?”“面对飞机轰炸,在敌我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条件下,我们只能无奈的跑警报,因此,作者的笑更多的是无奈的笑,含泪的笑,泪往肚里流的笑.可贵的是人们依旧积极乐观,学生依旧上课,商人们也依旧要做写卖,乱世中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包括跑警报,精神上的不服输是任何外力也难以摧垮的,是永远征不服的.”此时,课堂气氛一下子肃穆起来.这种气氛的形成是一个水道渠成的过程.这说明学生已经比较准确把握住了文本蕴涵的真情实感,说明对文本的解读已经比较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