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四策略

点赞:14939 浏览:6765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 】小学作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44-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旨在让学生自己高兴地去写作文,并且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和具有创意的文章.可实际上作文教学中的“教师难,学生怕”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语文教师应该清清楚楚的晓得,让你的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它所需要的一系列的组织、引导、激励,本身就是作文教学,而且是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让学生悦纳作文,他们定会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创意的文章.笔者认为,首先,多方位、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信心;其次,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和书中积累材料以及如何运用素材进行写作;再次,通过各种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开展文后评价活动,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四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激发兴趣和信心

要想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兴趣和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善于写作.

(一)培养写作意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作文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自己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也是发展自己语言和思考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方式.为此,教师在指导写作之前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作文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为作文营造一个有利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别人至多只能给予指导,而不能越俎代庖.一言以蔽之,要事必躬亲,一切要由自己独立完成,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

(二)营造写作氛围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按照老师所设的条框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毫无真情实感.“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和自由表达,这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通过自由表达来达到其对有关思想的参与的.”因而,在写作课上应创设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激活学生写作思维,指导他们有创意地表达.

例如,学了《白杨》和古诗《墨梅》、《石灰吟》后,让学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说一说自己认识的植物的象征意义.笔者鼓励学生大胆联想、无拘无束地讨论后,采用“开火车”式(即全班学生按座位逐一轮流发言)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以不定向思维评论正误,只要言之有理则加以肯定,对有创意者加以表扬,这样整个班级的每位学生都发表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梨花的纯洁,玫瑰的热情,牡丹的张扬和富贵,松柏的坚强与长寿健康,勿忘我永恒的爱等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作文兴趣被激起,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激活了学生的写作.

二、广撷博采素材

(一)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文章写得好,得有生活这股活水来作为创作的源泉.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千社会、芸芸众生都可以是写作素材.要时常提醒学生,每逢特殊日子,如中秋节、三八妇女节、元旦、生日等,都可以抒发自己的一番感慨,如实地把自己的感慨、体验、所见所闻记于日记中,这样以后可以随时作为作文材料.

(二)从书中积累材料

书本是学生积累材料的有效途径,书本还是学生学好写作的最好老师,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不仅可以开阔眼界,积累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文化素养.学生要写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笔者要求学生多听新闻,要求学生在家里早、午、晚饭时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的各种书报,学生个人订的《简妙作文》、《语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做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加强写作的训练

(一)以课为源,由读到写,以写促读

1.利用课文进行比较,仿写.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固有的最基本的结构格式,结合具体文题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如讲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时,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弄清本文的说明顺序,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文的结构: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学生弄清基本结构后,教师给出文题《锦绣家园》,要求学生仿照《苏州林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在这基础上,学生很快地写出了有条理的作文.

2.利用课文进行续写、扩写.续写课文不是胡编乱造,它必须是课文的自然延伸.续写不能离开阅读,它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的合理性创造.续写首先必须细读课文,找出可续点及可续的伏笔,续写必须发挥想象,或夸张、虚拟等.但想象必须合情合理,尽可能表现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这就是创新所在.如对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的续写,许多学生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置了不同的故事结局.又如《穷人》一文的续写,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渔夫掀开蚊帐看到邻居家的几个孩子后会怎么样呢

(二)作文方法的训练

1.提供写作范文,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写作能力还不够强,模仿和借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笔者曾经布置学生写《记一场篮球赛》,许多学生的文章叙事清晰,但那种热闹、紧张的气氛往往轻描淡写,一语带过,淡化了主题思想.在讲评作文时,笔者以《最后一课》作为范文,要求学生以此文为例,注意场面、气氛的描写,重新写文章.大部分同学第二次作文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见,选好范文供学生模仿和借鉴,学生容易写出好文章. 2.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虽然学生活动范围窄,生活经验不足,但在他们心中,有他所爱,有他所感,可写的内容仍然很多.教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所设的题目要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用”、“有味”和“有望”,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那么,他们就会乐于写作,勤于写作,作出好文.如半命题目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一般都会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富有青少年的生活气息;也可是自由作文,让学生自由选题,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教师要巧设作文题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事,更不是苦事,写作兴趣自然就高了.

四、开展作文的评价

(一)改革评价方式,开放评价氛围

对学生的作品不应沿用传统的“一刀切”、“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而应根据个体不同的水平,采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

教学中,要尽量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指导他们沿着自己的闪光点发展、放大;以表扬、鼓励为主;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定性.例如,对学生写作态度的评价多采用“主动、积极”;对学生写作品质(指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等)采用“很好、好、还需努力”等;对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则给于充分的鼓励.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下面方法来激趣:一是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二是组织学生评出班级佳作奖和进步奖.三是将获奖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四是选取优秀作品,寄往报刊杂志.五是当学生的优秀习作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编优秀习作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次次不同的体验与收获,激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自我探究意识不断得到提升与发扬.

(二)写改并举,改求实效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侧重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修改、加工润饰.具体操作是:

1.组内互评,切磋技艺.作文写完之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课后小组成员互提意见,互写评语.之前,老师可以向学生统一评改要求,如无论是题目、选材,还是立意、结构乃至遣词造句等方面,都要突出一个“新”字,但不求面面俱到,只要有闪光点即可;在评别人文章的同时,力求体现自己的水平;评者还要各选择不同的角度,要有独到见解,不能人云亦云.

2.班内互评,鉴赏提高.组内评定之后,分别选出其代表作一两篇,参与班内的课上评改.首先,由组长读原文及组内同学的评语,然后再由其他组同学评论.随着批改的深入,学生学会了探究问题,洞察力越来越敏锐,鉴赏水平越来越高.

3.教师点拨,点石成金.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因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会忽略文章中的不足之处或评点不透,这时,教师要给予正确点拨,或换个角度立意,或调整情节结构等.寥寥数语,学生就会茅塞顿开.

笔者还采用“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的评改方法,即先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在课堂中大声朗读一遍,再由其他学生当场评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完后,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各抒己见,评议习作的成败、朗读的得失.教师也要积极发表对学生习作的看法.无论是教师评议还是学生评议,都要让朗读习作的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或者成就感.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