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要落到实处

点赞:5490 浏览:205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古诗词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提高当代中学生文学鉴赏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因此古诗词教学必须落到实处.在诵读古诗词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了解诗词大意、再现诗词情景、品味诗词意境、把握诗人感情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 键 词 】古诗词 释词解句 展开想象 敲词研句 知人论世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长廊中的瑰宝,其或生动凝练的语言,或清丽优美的形象,或含蓄丰富的意境,或哲理深刻的思想,无不给人以情操的陶冶,人生的启迪.近年来各省中考试卷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古诗词阅读考题,考查内容大多涉及理解名句内涵、赏析关 键 词 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等.

2010年我省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的考查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对古诗词的考查力度,在原来仅考查古诗词默写的基础上,增加了10首古诗词阅读考查篇目.2011年增加到20首,2012年更是倍增为34首,扩大了考查范围和难度,侧重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古诗词阅读题目成为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上的最大亮点.由此,在必要的诵读之外,日常的古诗词教学唯有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进而使中国古典文化真正得以传承.

一、释词解句,疏通诗词大意

去年12月曾在石家庄41中观摩《使至塞上》这首古诗的教学,上课的流程大致为读——解——赏这几个环节.对“解”这一环节,我感觉比较实用.“解”其实就是解释古诗词的含义.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结合注解,还要求学生运用增、删、补等方法来进行难句的学习.有了释词解句这一环节,学生再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便比较顺利了.

初中所选的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练,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检测、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解及工具书,并提示学生按照文言文解词译句的一般方法,扫清词句障碍,达到对诗句含义的把握,以便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再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七言律诗,如果没有必要的释词解句,那么对用典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哲理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学生只能是一头雾水,断章取义,更谈不上对作者虽悲凉却不悲观的豁达情怀的感悟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初中阶段,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上述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养成边读原文、边看注释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自觉性.

二、展开想象,再现诗词情景

想象是诗词赏析必不可少的前提.要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意境,首先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再次回到诗人创作诗歌的情景之中,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情绪、身世等,才能同诗人同喜同悲、同歌同叹.

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更是一幅绝妙宏伟的画面.诗人独具匠心地选取了沙漠中最典型的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在浩瀚无际的沙漠荒野中,一股浓烟孤然而起;在浩荡奔涌的黄河尽头,一轮落日徐然下降.”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诗句含义发挥无尽的想象,设想身处奇特景象之中的感受,借助四个典型意象描画出雄浑壮美的画面,再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来描绘.这些学习活动为理解作者的心境作了重要的铺垫,通过引导学生便能发现:广阔的天地背景恰恰衬托了作者孤独、漂泊的感觉,两句诗是对前一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

古诗词教学要落到实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古诗词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这样的想象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及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有效地提升.

三、敲词研句,品味诗词意境

在欣赏诗词时,一定要敏锐地捕捉到诗词中最关键、最传神的字词来品析,进而把握诗词的内涵,这样才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 键 词 句来品味语言,通过关 键 词 句去理解诗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摹客观事物和遣词造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2011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上的古诗词阅读(苏轼《水调歌头》)的其中一道考题是: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这道考题提示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抓关 键 词 语品味语言是尤为重要的.抓住这些字就能“品”到全文用词之精妙,“品”到人间亲情之真挚,品到诗人心胸之博大,志向之高远.抓住这些“点睛”之笔,引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炼字遣词的功夫,学生锤炼语言的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俗话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即最能概括诗词内容,承载诗人思想感情的字或词语.抓住了诗眼,也就是抓住了关键.如李煜的《相见欢》,上阕寥寥十几字便使笔端所有景物都着上了寂寞凄冷的色彩,而这样的灰冷色调皆因下阕道出的十八字:“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离愁”二字作为诗眼,道出了千端愁绪,万般悲凉,而作者更将这千愁万绪以“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来形容.教学时抓住“离愁”二字来品味这首词,学生对亡国之君的难言滋味也就能有一定的领悟了.

古诗词中许多词语字浅意深,言近旨远,如果能提醒学生抓住去分析体味,就可以帮助学生领会诗境、品味诗情.

四、知人论世,把握诗词情感

古典诗歌虽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所以作品多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亦即“诗言志”.中国古代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诗的内容也大多与社会背景结合紧密.因此,在品读诗词文本之外,更要探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生活境遇,才可能对作品深入地探知、把握.

教读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学生可以从诗作表面感受到大海的雄奇,而要深层次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则要先了解诗人写作此诗的背景了.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和注解中略有谈及,教师还可向学生补充介绍:曹操一心要统一中国,此时他正是统率大军打了胜仗.凯旋途中,他登上碣石山,面对着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遂即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了解了这些,诗人通过大海吞吐日月的形象表达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就不难理解了.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无定法”,但无论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我们都要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感受古典文化的斑斓色彩,从古人的人格魅力以及爱国情怀中受到健康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