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艺术

点赞:29528 浏览:1406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的角度运用想象,特别讲究把想象的着力点放在课文的动情点上.通过朗读,体会语感,激发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是常用的,几乎是普遍适用的,实践证明,也是凑效的.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

“情”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课文本身很精彩,情感很浓郁,师生的期望值也都很高,但就是没有出现,总达不到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原因何在呢?教师缺乏艺术是其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和艺术.

1. 深刻理解,启迪心智 黑格尔把审美欣赏的心理过程称做“充满敏感的观照”.在阅读观照中深刻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内核,才能获得审美快感、情感愉悦.“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阅读欣赏中的实际情形和同志所讲的人们的一般认识规律是相吻合的.所以,教师要独具慧眼,富有睿智.在关键处,层层启发,披文以入境;在疑难处,启疑导思,化难为易;能直透腠理,化模糊为清晰;于无疑处生疑,化平淡为神奇.《月光曲》中写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了一首曲子,还要再弹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疑点,也是一个难点,人们多采用“激动”说和“知音”说,参考书上就说“他在此遇到了知音,很激动,因而再弹了一首”.说贝多芬激动,倒是事实,诚如文中所言,那位盲姑娘不仅酷爱音乐,而且还蛮在行;说他是遇到了知音,由此激动而想再弹一首,理解未免肤浅甚至谬误了.教师在此激疑设问:“贝多芬再弹一首是由于遇到知音吗?”必会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其实,贝多芬的乐曲、演奏享誉世界,知音可谓多矣,何至于在此遇到知音而激动呢?我们应该抓住“您爱听吗?我在给您弹一首吧”这句话来理解.贝多芬从姑娘的神态和语言中感到,这位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也看出她“爱听”自己的演奏,为使盲姑娘得到更大的满足,他便想为她再弹一首,以满足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的强烈愿望.你看,这样理解,不就使学生感受到了贝多芬的真实情感、美好心灵了吗?

2. 合理想象,遵路入境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座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他所强调的是读诗学文中的想象.没有想象,就不能把握作品中的形象,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当然也就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反之,如果教师能根据文章的描述引起学生对作品中人物、景物的想象,那么,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受到深深感染.当然,想象的类型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学,我们首先强调的是“遵路入境”.例如,一位教师教《草原》一文,对草原的描写,引导学生再造想象.他首先要学生抓住“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轻轻流入云际”等短语,想象草原辽阔的特点,对草原获得整天印象.然后,提示学生根据“一碧千里”中的“碧”、“无边的绿毯”中的“绿”、“绿色渲染”、“翠流”等词句,想象草原的无边绿色.接着,又引导学生抓住羊群像“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四面都有小丘”,因而“并不茫茫”、“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以突出草原的美丽,让学生想象.最后让学生把草原的这几个特点联系起来想象,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呈现出一副完美的草原图画.随着教学,学生的美感不断增强,情感也就被激发起来了.

语文教学的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从的角度运用想象,特别讲究把想象的着力点放在课文的动情点上.《将相和》中“负荆请罪”的故事十分动人,它是表现廉颇老将军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崇高品质的重点片段.然而课文却写得十分简略,我们应该在此设疑导思,启发想象,“廉颇主动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见到蔺相如俯首跪膝,该说几句什么话呢?”这一问很有力度,它直透人物灵魂.学生会根据“负荆请罪”四个字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有序的表达,同时感情自然会逐渐提升.

3. 直观显示,形象感染 抓住课文的描写,诱导想象,感受情境,很有感染力.而直观图像的显示,同样有着很强的熏染作用.有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或彩色挂图,突出课文中描写的重点部分或具有感染力的细节特征;有时可以打出幻灯片,配以生动的解说和描述;有时可以播放电影片段或与课文相关相近的电影镜头.一位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邱少云“烈火烧身”一段,适时播放了“火烧英雄”的录像,效果很好.由于二者境况相似,而结果不同,教师让火烧的镜头延长,自己为画面配上音乐,并朗读写“我”心情的两段文字,要求学生齐读写邱少云牺牲的一段描写,学生心潮澎湃,英雄的刚强无畏已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了.


4. 巧妙朗读,激发情感 通过朗读,体会语感,激发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是常用的,几乎是普遍适用的.实践证明,也是凑效的.以读带讲,常能避免情感淡化.笔者听过一位教师教《可爱的草塘》,对课文最后写“清澈的小河”的文字,就通过老师精彩的朗读完成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读法很多,各有巧妙不同,有时几种读法并施,情感自会倏然而生.如对《黄继光》一文中四个“望着他”的句子,不妨这样处理:先让一位学生读这一小节前半部分的叙述文字;教师四次领读“他感到”,让学生四次齐读“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教师再接下去读黄继光用胸膛堵眼的描写文字.这样,节奏起伏抑扬,声浪宏细交替,学生的情感定会随之起伏激荡.

在提问、答问之后,常常要趁情感的火候,以集体朗读来进一步调动情感.有时可以通过师生的对比朗读,让学生在比中体悟,自感.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方法,而每种方法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独立使用的,如果我们驾驭得当,定会有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