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点赞:9784 浏览:430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实验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迅速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帮助内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同时启迪学生思维,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

【关 键 词 】探究性;渐进性;情景;整合

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迅速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帮助内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同时启迪学生思维,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站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教师,我积极溶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中.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1. 实验教学的主要原则

(1)探究性原则:立足于学生的现时发展和终身学习而倡导探究实验,是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本质价值取向.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受到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验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渐进性原则:学生刚开始做实验进行探究很茫然,教学中实验教学设计应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如第一次做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好能起引路作用的问题链,通过提问点拨,使学生进入有效探究状态并顺利完成探究报告.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老师逐渐放手.

(3)灵活性原则:新教材中增添了大量新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而我要教3个班,学校又没有专职实验员.为克服不利的实验条件,教学中我采取灵活度高、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对重要的实验,如O2、CO2的制取和性质,尽最大努力在实验室进行,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对其他的探究实验,则采取在教室由学生自带实验替代品分组试验或学生代表上讲台操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而对探究过程中的关键几个环节:发现问题,大胆猜测;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解释结论,质疑反思;评价交流,新的发现,则根据实验内容不同,有针对性的让学生重点探究.如在Fe生锈的探究实验中重点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验证环节.

2. 实验教学中的策略

2.1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 根据教学内容用实验故事或创设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景等, 诱发探究,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有了想亲自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规律的兴趣时,教师的课已成功了一半.如在《生活中常见的盐》中,以《三国演义》中哑泉和药泉的故事引入,立即激起强烈的探究.又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我先展示一瓶饮料向学生质疑:你怎能确定其中溶有二氧化碳呢?学生顿时兴趣高涨,讨论设计方案并动手实验证明.接着我又发问:由饮料你还能想到什么?分析得出:既然饮料中可逸出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用了很多方法,如探究对比实验:取两瓶内盛等量水的塑料瓶,一个中充入二氧化碳,一个中是空气,充分振荡,观察两瓶中的现象,从而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这时我又问:“为什么一些饮料商标上写碳酸饮料而不写二氧化碳饮料?”很自然激起又一轮探究.

2.2 选择探究内容和容量,确保探究的有效性. 在目前班额比较大,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时间内,保证探究的时间,保证学生思考的充分展开和深入,保证学生充分表达、师生充分交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基础,选择探究重点和容量,确保探究的有效性.否则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

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因学生缺乏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和查阅溶解性表的能力,如果设计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直接探究为何不用碳酸钙和浓硫酸的原因,不但浪费宝贵时间,且意义不大.而教师设计对制取装置选择的探究中,如果教师拿出多套不同装置的仪器,让学生进行设计,并讨论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这样,学生既要掌握锥形瓶、烧瓶、广口瓶等仪器代替试管连接简易装置,又让学生学生使用长颈漏斗的使用方法,探究容量和难度太大,学生会探究盲目或无所适从,没有效率.教师应将探究内容分散,一环套一环,且适当引导.

2.3 精心设计,有效指导,确保实验探究有序进行.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而应更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由学生指明探究方向和传授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即:探究的进度能否由教师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否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介入得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使探究流于形式,有时则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些都须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和设计.


2.4 引导学生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整合、拓展或完善,深一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如都是按书本“照方抓药”,简单机械的重复,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不利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像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有时我在学生预习的情况下,对实验提出新要求或实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大胆探究,设计实验完善方案;不仅使学生更易掌握化学知识,且能更有效的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如在学习《溶解度》一节时,我提出:为了探究NaCl在一定量水中最大溶解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你能对书本上的实验提出改进方案吗?学生经过讨论后,选出设计好的四人小组上台实验.其中增加对试管底部还有固体的饱和NaCl溶液加热,观察底部固体是否溶解,再冷却的变化.小小的改动不但使学生牢固掌握了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且直觉感受到:不同物质(如NaCl、KNO3)在一定量水中随温度变化溶解最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对后面学习溶解度作下很好的铺垫.又如为了增强对浓H2SO4吸水性的认识 ,我请两个同学上台用两只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的CuSO4 、5H2O,在分别滴入浓H2SO4和稀H2SO4,观察现象.学生很容易分析出正确结论.再启发联想:将浓H2SO4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如何变化?将萝卜挖个洞加浓硫酸可能出现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到知识点上,将该性质与趣味实验的猜想相结合,即拓展和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了第七单元CO2的性质后,我们帮助学生设置了如下认知思维空间,测定空气中 O2 的含量非得用红磷吗?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要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必须将O2去掉或将 N2 除掉,而不引入新的气体或引入新的气体又能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即时除掉.经过点拔,学生的思维空间迅速打开,通过自己学习,查阅资料,互相商讨后,不少同学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交了上来.如(1)用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但原集气瓶中的水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代替.(2)用注射器和白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总之,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实验教学这一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收稿日期:201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