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文教学熠熠生辉

点赞:24962 浏览:1166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古诗文满纸“之乎者也”,生僻字词,晦涩难懂,似乎极枯燥,极难讲生动.实际上只要你下定决心,精心备、讲,也定能“口舌生花”.

一、语言转换

语言转换就是要把书面语言变成生活语言;把作品中较艰涩难懂的字眼换成相对应的明白风趣的口语,充分理解作品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如讲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时,我们可抓住李煜国亡被俘后那种悔恨交加、痛不欲生、“往事只堪哀”的感情这样讲:“春天那艳丽的花儿,秋天那明亮的月儿,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出现?看到你们,我就想起那万万千千的往事,真是心如刀绞,痛不欲生!”——这种完全进入人物内心深处的讲述和由生活中提炼出的精美、抒情、押韵的口语,能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

二、故事增趣

故事增趣就是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轶闻趣事来吸引学生,增加趣味性.如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百里奚举于市”时,可把“五张羊皮”的故事讲一下.在介绍《曹刿论战》的创作背景时,可穿插讲一下“一鼓作气”“管鲍之交”等等.生动有趣的故事可谓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

让古诗文教学熠熠生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诗联渲染

诗联渲染就是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描摹传神、议论精辟的短诗或对联深刻说明事理或渲染气氛.如讲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教师开始就可先板书讲解一些著名的武侯祠联——如“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在定军山”“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八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等,通过这些大谈此表对后世的影响,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就杜甫的《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谈诸葛亮一生的功德.通过巧用名联、名诗衬托渲染,增加教学的魅力.

四、比照学习

比照学习就是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把内容相似或描写同一事物的诗文放在一起做比较学习.如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时,把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首诗作比较阅读,可发现白诗是从大处落墨,着眼于西湖全景描写;杨诗着眼某一事物表现西湖的别样美丽;苏诗则以古代美人之美来比喻西湖的奇丽景色,西湖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就如淡妆浓抹的西施一样,总是展现出它的美,堪称千古绝唱.这种比照阅读,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学生参与

古诗文教学也不能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否则,你就是再变换语言、讲故事、引诗联、做比照,不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他们也会逐渐失去兴趣.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节外生枝.比如在教学《为学》时,关于蜀鄙二僧的故事,贫僧去南海的经历,课文中仅是“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一句,因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想象贫僧仅“一瓶一钵”如何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到达南海的.教学《石壕吏》时,教师可在学生读懂会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勇敢地站出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一问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伟大的诗人杜甫在《石壕吏》中是通过人物刻画和情景描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诗人虽没有直接站出来讲话,但同情谁,憎恶谁,态度是明确的.这些问题看似节外生枝,但却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课堂的教学出现新的.

教师就是要善于引领学生在有限中求无限,不断拓展教学时空,让学生在领略那“柳暗花明又一村”景致的同时,学习到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山西省屯留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