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与名著价值

点赞:22687 浏览:1056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作为教学演出剧目,经典名著已成为倡导学习各种艺术流派、不同风格样式的最佳选择,这些剧目不仅有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也有利于演员的培养和训练.而表演教师在毕业大戏的排演过程中,担起导演和教师的双重职责,不仅要完成导演的整体创作构思,还要重视挖掘学生内在的表演潜质,帮助学生从文学入手解读经典.

戏剧教学与名著价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物形象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 】名著 《复活》 导演构想 戏剧教学

一、名著对于戏剧教学的引导作用

1.经典剧目的演出意义

名著,顾名思义,是戏剧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人类文学的宝贵财富.它有着永恒的主题、经典的人物形象.名著总是面对大众提出的人性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形象剖析,能达到一般作品所不及的艺术高度.所以说,经典名著是艺术院校毕业剧目的最佳选择.

在上海戏剧学院毕业演出的历史上,产生过颇大社会效应的优秀之作均来自名著.戏剧家田汉编剧的《文成公主》,由表演系第一届西藏班于1962年进京演出,在全国产生过很大影响.1981年,第三届表演西藏班毕业大戏,由徐企平教授导演的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进京公演,受到广泛好评.英国领事馆观戏后,曾经来信求一本藏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徐企平老师把仅有的一本寄给了他们,现在英国牛津图书馆内.由陈明正教授导演的曹禺名著《家》,先后两次应之邀进京演出,上海戏剧学院教务长朱端钧导演的《雷雨》,至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在历届毕业演出名剧长廊中,《原野》《日出》《北京人》《关汉卿》《阴谋与爱情》《钦差大臣》《无事生非》《威尼斯商人》《樱桃园》等,精彩纷呈,不胜枚举.

作为教学演出剧目,名著已成为倡导学习各种艺术流派、不同风格样式的最佳选择,这些剧目不仅有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也有利于演员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演员创造个性的表演基础和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的风花雪月、个人利益至上的自我陶醉、自我宣泄的作品层出不穷,作为艺术教育单位,我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把握住思想和艺术标准,这和坚持名著的选择有着重大关系.而对现代学生,也极需经典剧目给予他们文学上的滋养.

2.剧目选择与教学的关系

戏剧是通过演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呈现给观众.艺术院校毕业演出,观众所关注的是毕业生的表现,作为导演就必须考虑:要为学生选择剧目.在剧目的选择中,有不可忽略的条件——剧本必须具备众多相对完整的人物角色.所谓完整,就是指每一个角色都要有清楚的舞台贯穿动作和内心情感展示的亮点,生、旦、净、末、丑各色纷呈.名著亦是如此,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的剧目,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才具有艺术院校毕业演出的实际意义.“导演是一面镜子,他最重要的才能,是要在心里觉察清楚演员的个性;要在工作过程当中,不间断地注意剧作家和导演的意向在演员身上的反映如何,观察哪一点对他适合,哪一点对他不适合,要注意演员的愿望和想象力会把他带到什么方向去,还要懂得他在什么限度以内才能坚持某种任务.”前苏联戏剧艺术家和改革家丹钦科以自己和导演的身份,深刻地阐述了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导演要设法让演员发挥自己的专长,扬长避短.而角色选择的对与错,也就成了一部戏成功的关键.


《复活》在角色考虑上也是如此,在剧中,笔者特意增强了原小说中那些年青的政治犯形象,如流放途中最终与剧中人物“喀秋莎”走在一起的“西蒙松、将军的女儿谢基尼娜、被判处死刑的波兰青年克雷里佐夫、犀利老人格雷戈里”,此外还在男女主角的发展轨迹上做了切割:人物忏悔前后分别由两个演员去扮演,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学生担任主角.为了使两个不同年龄段的演员在舞台呈现上统一,笔者还用了意识流的衔接方法,让中年的“聂赫留朵夫”与“马斯洛娃”追忆着自己年轻时曾经的人和事,两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物同时出现在舞台上,让角色去对视十年前的“自己”,与“自身”的灵魂对话.在舞台灯光和音效的配合下,这一设想得到了完美的艺术呈现.作为老师,对角色安排的良苦用心也得以实现.

二、托尔斯泰永恒的人文思想

1. 托尔斯泰与《复活》

话剧《复活》改编自俄国伟大的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同名长篇小说,曾被我国一代戏剧文豪田汉、夏洐相继改编并演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戏剧舞台.2010年元月,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6级本科班毕业公演又一次将其搬上舞台,同年作为由国家教育部、俄罗斯教育署共同举办的《2009大学生“俄语年”俄罗斯文学作品戏剧节》的闭幕式演出.

列夫·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坛上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复活》是他晚年最后一部作品.托尔斯泰认为,土地是上帝赐给人民的,它跟空气、水一样,应该属人类共有.晚年的他想把家中的土地还给人民,可妻子索菲娅不赞同,最后,托尔斯泰愤然离家出走,此时已是80岁高龄的他突患肺炎死在了阿斯塔波沃小站,他以最决绝的态度表明了自己背叛贵族阶级的立场.

《复活》倾注了托尔斯泰巨大的心血,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无疑就是托尔斯泰本人的缩影,虽然托尔斯泰没有聂赫留朵夫式的风流韵事,但是从自我赎罪,反叛沙皇的统治,期待找到俄国出路的精神追求上来说,托尔斯泰把自己的情感、愤慨和化不开的纠结,都融入到了人物身上.小说《复活》主要是围绕着聂赫留朵夫为10年前对女仆喀秋莎的抛弃,自愿跟着流放队伍自我赎罪这个事件来进行.那么现代人不禁会发问:聂赫留朵夫这么一个贵族公爵,为什么非得揪着自己10年前欠下的风流债不放?托尔斯泰又为什么要抓住这样一个事件不断地写下去?这样的赎罪在今天看来,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诚然,那是1886年的故事,但在今天仍然有着非凡的人性力量.一个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没有罪恶,没有伤害过无辜的人,人只有懂得忏悔,才能自我救赎,才会在内心深处有自我道德约束.小说的主人公抛弃了以前所拥有的浮华生活,跟着政治犯在流放途中寻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托尔斯泰人文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着洗涤灵魂的警示作用.《复活》,指的是人性的复活,灵魂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