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法

点赞:22134 浏览:1046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和教师个人的教学个性相符合.

【关 键 词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学情 教学个性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0-01

巴班斯基说:“选择对一堂课来说最好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部分之一.”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这个定义初看起来正确无比,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教师来说却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观课、听课也好,评课、议课也好,总是在关注名师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人家是怎么上的,怎么用的.当然,这应该是也必须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坏就坏在我们观完了却总想去模仿,一模仿往往出现问题,于是就苦恼、就怀疑.为什么人家用就好使,我用就不好使?

我们的“自主有效课堂”的构建,从理论上说自然也是正确无比.老师们也比较认同这个说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堂上无效的教与学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小组合作学习轰轰烈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无效的、甚至是消极的合作讨论依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校强制性的规定老师在每一节课堂上,必须使用小组合作模式,否则你就不合格,不过关.这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其实是违背教育教学最根本的规律的.其实梳理一下这些年来的教学方法,什么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等等不都是曾经风靡一时而最后偃旗息鼓了吗?

课堂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学法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的理解是:“有法”之“法”就是根本规律,就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的基本规律,就是古人说的“道”.“定法”之“法”乃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操作层面的.这个“法”有可借鉴的层面,但这种借鉴多是策略上的,而非具体实施层面上的.就这个“法”而言,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它与教学的内容密切相关,就好像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一样,不可分离.什么样的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法.当我们在说教学方法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包含了一定教学内容的方法.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孤立的存在.比如,在语文课的识字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生硬地让学生讨论某个字的写法,讨论某个字词的含义,学生叽叽喳喳,表面看热闹非常,其实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造成了学习的无效.

二、它与学生的学情密不可分.一定程度而言,它只适合于特定的学生群体,适用于特定年龄、学习水平甚或是学习需要的学生群体.这就是为什么在教学比赛中很多老师在自己的班级中试讲了许多遍,觉得很有把握了,正式借班上课时仍然力不从心的原因.离开了对学生具体学情的了解,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其实已经是大打折扣了.高明的教师能够在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学生学情的信息,从而得以保证在课堂上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而使教学取得成功.这大概就是名师比普通教师高明的地方吧.


三、它与教师个人的教学性格关系密切.每个教师可能都有自己擅长的教学方法.盲目的抛掉自己的所长而去学习别人的方法,无异于邯郸学步.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就是善于朗读,他能够用自己饱含情感的朗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有的老师就是擅长解读,学生们能够在他的解读中更好地理解文本,你能说课堂不高效吗?有的老师既不擅长朗读,也不擅长解读,但他很擅长组织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能说他不是成功的教师吗?其实这也是前文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我们的模仿忽略了一点,就是人家的教学方法往往带有他的鲜明的个性特点,这个是模仿不来的.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教术亦多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一心”中其实就包含了对内容、学情和自身的认识和关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这样.

另外,值得说明的一点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说和教学形式关系密切.当我们的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就成了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应该是趣味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相结合.学生学起来有趣,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是最理想的状态.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太花哨,环节过多的话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分散,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浪费学生的时间.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学生学的有效是我们教师最终追求的目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像产品的包装一样,教学内容应该就是你要推销的产品.让学生乐于接受是有效教学最基本的前提.比如前文所说学生对于字词的学习,基本上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面对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采取比较直接的方法,让学生单纯地背、写.有的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比较灵活,比如采取集中识字、识字卡片、识字儿歌等等,甚至采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课堂上我曾经借用《开心辞典》的方式,采取闯关竞赛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而且效果奇佳,多少天后,学生都能回忆起课堂上的细节,对所涉及到的字词写法、意义和词语的解释、运用依然记忆犹新.教学初一的文言文《方仲永》时,除了朗读背诵之外,课文翻译和词语解释是每篇文言文绕不过去的教学内容.枯燥的、机械的抄写、记忆,又有多大效果呢?况且如果这样做,绝对会打击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对今后学生们的学习有害无益.经过仔细考虑,在与学生们商量之后,我决定舍弃原来的方法,采用改编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改编,而且要表演.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上课下研究课文,翻译句子,力争弄懂每句话、每个字的意思.小组内进行合作编写课本剧,确定人物,进行表演排练.我专门拿出课堂时间进行汇报演出,效果非常好.而且在课堂测试中,绝大多数学生竟全部满分.

有人说“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这句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不过,有时候我就在想,其实教什么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不是个太大的问题.以前是《教学大纲》,现在是《课程标准》,这里面已经非常明确地给我们指出了教学的基本内容.《课程标准》的某些表述虽然可能比较笼统,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教师来说,应该是有能力把握某些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我真的要怀疑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能力了.

教师的智慧往往体现在他策划教学形式或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上.这就好比一个好的导演一样,他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传达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来.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他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