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点赞:19659 浏览:913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14-02

对《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再一次解读,使笔者对作文教学策略有了新的认识,特别对小学中年级习作要求有了重新定位,增强了作文教学的信心,在探索尝试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感触.

1.习作要联系生活实际

宙学生眼中有着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天地本来是那么的广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写作素材,汲取生活中积极情感的源泉,拓宽学生思路,是我们指导学生作文的关键.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思索,才能激起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善说的.习作训练,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广泛“采蜜”,“我手写我心”,那么写出的文章必定会充实、生动、活泼、惹人喜爱.反之,即使是花大力气去“挤”文章,“挤”出来的文字亦是苍白无力,缺乏生活气息.拿《我们的课余生活》这一习作来说,学生最熟悉的就是参加校园课外活动,跟大人到马銮湾浴场学游泳,到海边沙滩上玩游戏,上图书馆读书,这就是生活,让学生说说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事,追寻他们已有的体验、想法、思想,自然就使其有了想说的,下笔也就自然就流畅了.

《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的本质就是要学生通过手中的笔再现生活,描绘生活,不要给学生太多的规范与约束,不使学生背离现实去“挤”文字.因为生活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盲人可以牵手,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可以去拣,你对城镇孩子讲“种西瓜”、“摘龙眼”、“卖菜”,即使再精彩,也缺少体验.

《课标》明确提出“不同学段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生活是最真实、最丰富又最具体.只有让学生关注生活,走向生活,才有生活素材的获取和材料的活化.

2.习作要厚积薄发

习作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胸有成竹,厚积薄发.《课标》习作要求教师强调“要重视学生习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考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占有材料的方法.”这充分说明“成竹于胸”的习作课程价值.每次习作,笔者并不提倡当堂布置,也不要求当堂完成上交,而是提前布置相关主题,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背景阅读、查阅资料、观察、采访、调查、研究等亲身实践.比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三》习作“美丽的秋天”之前,笔者就作细致的布置,让学生去观察秋天,观察周围的环境,大自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到生活中去寻找秋天的影子,并收集有关秋天的景色、图画、果实等材料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摘抄好词佳句,带到课堂上来交流.学生在动笔之前,对秋天已经有一定的发现和感悟,讲起秋天,自然有物可说,有情可抒.所以,为了达成习作“铺砖引路”的目的,这些课前的准备,显得多么重要.

在习作教学中,可以事先让学生拟题、议题,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通过与老师、同伴、文本、生活的多向对话,帮助学生打开思维通道,消除思维障碍,学生自然水到渠成.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诉.”中年级课堂教学要重视写的环节,做好与读的衔接,紧密结合文本情节安排小练笔,以句群、片段为重点让学生训练,达到吸收和倾诉的统一.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是丰富学生“间接生活”,积累“表达语言”,感悟“表达写法”的课外阅读资源,应肯定其阅读价值,使阅读功能的最大化,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习作要有创意表达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不外乎“多读多写”,没有太多的“临时抱佛脚”的招数.《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一学期八次习作训练是底线要求,要使学生写作水平有较大飞跃,自然得拓展训练.作文教学不应仅限于每周固定的那两节作文课.作文应该是无处不在,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并与课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每教到精美范文,笔者总要引导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优美的句段表达,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进行小练笔,这也是习作的一种表达形式.针对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简明文章结构,围绕着一个中心句进行展开描述,笔者就设计了这么一个小环节进行小练笔,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主题:⑴花园里百花齐放,鲜艳迷人等⑵下课了,操场上热闹非凡等⑶市场上的物品丰富,人山人海等⑷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爱极了等⑸今天的晚餐真丰富等也可由学生自定主题,进行小练笔.这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模仿和借鉴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学会写作了.

《新课标》上的“注意地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感动”势必给学生提供“写话、习作”积极情感的支持.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最丰富又最开放,“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脑子里装着说不完、盛不下的奇思妙想,只要给他们合适的话题,适当的思维引擎,他们就会有更活泼更灵动的想象.在这种状态下的习作就不是一种强加负担,而是契合心灵,满足需要的“自动生成”.如,我们班陈彬同学在习作《爬山》中如此表述:今天星期六,我跟表哥去爬山,我看见表哥一个劲儿往山上爬,也想爬上去,可看见陡峭的山崖,心里十分害怕,爬了几步就滑了下来,只好坐在那里叹气.在表哥的鼓励下,忽然,我灵机一动,有了,先找粗糙的石面,手攀脚踩着使劲往上爬,终于爬上山顶.我得意地对表哥说:“下次爬山我不输你!”这样的表述源于生活,自有精彩之处.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练笔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乐于动笔、勤于动笔的习惯,让学生写日记也是对习作能力的提高极有帮助的一种手段.因为写日记最能体现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最好形式.平日,应该重视日记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4.习作要表述恰当

传统习作教学习惯主要表现在教师出题学生习作,学生习作教师批改.其过程往往是“写―交―批―扔”.即使写得再多,收获甚少.“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要重视引导学生反复修改习作,在“改”字下工夫,教师的批改,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选词易句的思考,受益不大.因此,习作的批改要从教师的改过渡到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学生起初的自改往往只停留在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的“小改”.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作者多次修改的范例,如,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通过“绿”与“吹”的比较,使学生感悟“绿”用字的恰如其分,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培养反复修改习作的习惯.斟酌习作遣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性;斟酌文章环节描写是否具体,有文采;斟酌文章结构的严谨、合理.逐步形成自改习惯,才能有所体验感受,从而提高习作能力.小学生都有爱提别人意见,找别人缺点的心理特征.因此,学生互改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如:一个学生在《我家的卡拉OK赛》中写到:“爸爸第一次唱歌的声音粗大,动作有点怪,很不自然,像只老猴子.”同伴互改中同学们认为这样比喻对爸爸有点不尊,认为改成“像个滑稽演员”更合适,那位同学连忙拍手称道:“我没有想到呢,就是这个意思.”可见,有时的“言不达意”是可以通过互改而“达意”的.互改不但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改,还能指出习作中出现的常识性错误.如,一个同学在《夏夜的星空》写道:“在那布满小眼睛似的星星的空中,挂着一轮明亮的圆月.”同伴指出:星多不会月圆.在同学们指出句子常识性错误的同时,间接地批评了那位同学习作前没有仔细观察,脱离实际,也给其他同学敲响了注意仔细观察周围事物重要性的“警钟”.每互改一次,无疑是一次揣摩和交流.通过多次的自改和互改的训练,学生逐步养了成改的能力,掌握了修改的方法,习作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