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的方法

点赞:4070 浏览:102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者,“资宦科实用,但取理明辞达而止”,这是清朝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的系统文件《奏定学堂章程》里对国文的说明,意思是语文作为一种实用性工具,其存在旨在改变国民的头脑及思想,因而其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受师资水平与历史因素影响,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未完全确立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与引导,导致中学语文教学质效鲜有较大提升,而培育出具有较高语文综合素质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的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不正确.传统上,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保障学生在应试中取得高分,把字认准、把题作对、写文章投阅卷者之所好就是成功的教学.因而在课堂上,教师的职能就是对照着课本范文一遍遍念,对生字生词一遍遍督导提问,在这种机械固化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为学而学,丝毫体会不到语文本身所带来的美感和愉悦,只将其作为识字的工具冷漠对待;其次,教学方法较单一.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应着力于引导,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去学习体会,而现实中,教师侧重于“教”,只要把备课内容完完整整地灌输给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的任务也就相应完成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绝对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机械填鸭的过程,学生只能因循教师的思路去思考,然后得出教师所预想得到效果,整个过程缺乏创造性和互动性.第三,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的发表演说,学生则在下面被动应付,有的甚至发呆、打瞌睡,总之,教师讲他的,学生干自己的,无论课程多么精彩,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处于某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本应由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成为教师的“单向活动”,学生也在这种沉闷、封闭的氛围中,变得更加孤立、更加被动、更加不积极.

二、中学语文教育创新方法

(一)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从传统的“知识说教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共同合作者”或“共同参与者”,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师与学生相互对话、讨论、研究和促进的过程.在互动教学的氛围下,学生乐于跟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敢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将自身地位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教师的合作,独立思考问题,激发求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所谓“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学生的兴趣提升来了,课堂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此外,互动性教学更能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课堂教学的效率则越高,二者呈正相关.

(二)情感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语文学科的特性也决定了情感的丰富性和外显性,情感式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式教学法,对于语文学科具有天然的优势,实际上,语文课程中所涉及的优秀文学作品本身即是最佳的情感教育素材.诗词、散文、小说、戏剧,学习这些作品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接受过程,倒不如说是一种情感或情怀的熏陶与培养过程,当我们带着情感去学习这些文章时,无疑是在与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深度交流.

(三)体验式教学

现代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可以探索创新语文授课方法,增加课堂实践的机会和内容,并在情境设计中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一种个性化的经验世界.如在学习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言文改编成现代白话文剧本,并组织学生出演相应的角色,还原蔺相如为了国家、民族利益和尊严,与敌人勇敢机智斗争,但对朋友却团结谦让、维护和谐的场景,最终老将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脱下战袍,背负荆条主动到蔺相如门下请罪.借助该课文的学习和场景模拟,学生体验之余,不仅能从中学到良好的意志、谦让的品格,而且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润物细无声”地宣扬了中华民族精忠报国、顾全大局、爱憎分明、醇厚正直的民族个性.

(四)审美式教学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思维去发现美、感知美、体悟美、创造美.具体而言,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语文作品的美丑进行思考和批判,进而对其中的美学意义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通过多种手段,根据教材内容并作适当延伸,让学生在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如宋祁的《玉楼春》一词,其中一句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先生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点染得极为生动,将春天绚烂多姿、生机勃勃的景色挥就无余,其中美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和解释,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语言,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的笔触,体验作品的内涵,捕捉作者的感情,发现作品字里行间流露的美色,从而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

(五)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教师在讲台上“宣讲”,通过黑板板书,学生望着枯燥的黑板循着教师的讲解思路思考,这种呆板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科技发展带来了教育方式方法的革新,通过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仅能具体、生动、形象的表达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而且能够给学生以直观感,将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艺术的体验过程,刺激学生视听等多重感官,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学习负担.如在学习《观潮》一文时,老师首先播放一段钱塘江涌潮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涌潮画面,倾听声震如雷的潮汐声,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文中来,再通过多媒体图片演示,分析潮汐产生的原因以及钱塘江特殊的地形,可以事半功倍的实现教学目标.此外,利用多媒体演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节约了授课时间,从而使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加富有效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入透彻,真正使课堂时间得以合理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