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设计

点赞:15264 浏览:681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效利用演示实验、课外资料等资源,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创设情境启发引导,通过分组实验、科学探究、交流思考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知过程,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活动→思维→展示.

【关 键 词 】新课改;教学方法;学生主体;实验探究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基础,承接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铺垫选修4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课标要求

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课改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用生活中材料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制作简易电池.


学生分析

知识层面:具备能量守恒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金属等概念及相关物理知识

能力层面:具备理论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反应原理及其构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原电池实验提高科学探究及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

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教学策略

高效利用演示实验、课外资料等资源,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创设情境 启发引导

通过分组实验、科学探究、交流思考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知过程

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活动→思维→展示

教学准备

实验备品: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乙醇、灵敏电流计、烧杯、导线、金属夹、磁铁、金属线圈、课件

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金属圈切割磁感线”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观察实验 讨论交流 激发学习兴趣 体现学科间交叉

节目视频:是真的吗?

积极思考 引发认知冲突 明确目标

从能量转化角度设问:是否能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直接转化?

思考质疑 提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提出电流的形成、氧化还原的实质、电子转移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形成电流?

2.哪类化学反应实质是电子转移?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4.物理上电子是从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你能确定氧化还原反应中,谁是负极谁是正极吗?

5、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负极发生什么反应,正极发生什么反应?

分析讨论可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构建氧化还原与原电池的关系体系.

实验室制氢气

锌与稀硫酸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写出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

Zn+2H+等于Zn2++H2

构建电子流向和电极关系

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构建氧化还原反应与电的关系,写出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启发构建知识彼此关联,推导猜想构建知识网络 分析正负极

利用电子、电流等相关物理知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理论升华

提出疑问:只要选择了氧化还原反应就可以了吗?是否需要借助一定的装置呢?

引出实验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要想利用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该如何设计实验装置,并且怎样检验电流呢?

对比实验:确定锌铜原电池

连结两个锌电极和电流计,请学生观察现象

观察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或观察到指针的偏转,说明参与反应的两个相同电极不能形成电池

锌和铜可以形成原电池,初步感到电极的确定

提出疑问:只要选择了氧化还原反应就可以了吗?是否需要借助一定的装置呢?

把其中一极换成铜片呢?连接铜片和电流计,带领学生书写电极反应

负极:Zn- 2e-等于 Zn2+ 正极:2H+ + 2e-等于 H2↑

培养书写化学用语的技能,巩固原电池原理

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装置

提供仪器药品,学生设计实验,自己组装电池

提升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形成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做电极

2.电极材料要插入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归纳总结:如何设计实验装置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讨论后回答:要拆分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不同的两个区域内进行,使期间的电子转移形成电流.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初步建立能量转化观

演示模拟动画,观察分析更加形象具体展现微观世界

视频是真的吗?

突出重点画龙点睛理论回归生活,学有所用前后呼应

利用Cu+2FeCl3 等于CuCl2 +2FeCl2 设计原电池,画出实验装置,写出电极反应

书写电极反应,画装置图,巩固原理,练习书写技能

课后拓展

1.利用家中常见生活用品,组装一个原电池

2.查阅各种常见电池资料,了解装置,试着分析原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原电池的概念 三、原电池原理和装置 3.构成条件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的关系 1 .分析锌与硫酸的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

Zn- 2e-等于 Zn2+

正极:还原反应

2H+ + 2e-等于 H2↑

2.锌铜原电池 电池装置图

还原剂+氧化剂

负极 正极 课堂练习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结合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思考.通过分组实验、科学探究、交流思考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活动→思维→展示.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构建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新思维模式,一方面,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另一方面,利用课外拓展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空间和拓展课堂知识的机会,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多媒体教学问题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问题”为线索,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接受新知识;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