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活化语文教学

点赞:24780 浏览:1165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字形文字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途径很多,利用字形结构,介绍"倒书"知识;利用字形组合,概括文句大意;利用字形拆离,深化内容含义;利用古体字,考证其本义;利用近似字形,显示意义区别.语文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研究字形,平中探奇,慧眼识珠,用字形作文字游戏,一定会使课堂教学增添情趣,活化了语文教学.

关 键 词 :倒书;大意;拆离;本义;近似字;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05-01

以字形为资料的文字,称之为"字形文字",汉字字形结构复杂,构成方式多样,语文教学要重视字形研究.

在语言的书面表达中,利用文字的不同形体为众多的语义单位分形别意,是任何一种成熟的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性质,作为汉语书面表达系统的汉字,把这种性质和趋势表现得更加充分和明显.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字形文学的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乐趣中获得知识,深化理解,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把字形文字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途径很多.

1.利用字形结构,介绍"倒书"知识

汉字中有不少"倒书"字形,"倒书"即可以互相倒写的字,如篆书里的"县"为"县"为" " ,左边就是倒书的"首"(头),右边是"系",原指绳子上绑一颗脑袋,表袅首,后引申为"悬挂"之意,再后来,"县"检测借作州县,成为行政区的专用字,为表示区别,故又在其下加"心"字,写成现代的"县",《诗经伐檀》中的"县"、"县特"的"县"是最初"悬"的写法.又如"旮旯"(gālá)一词,本身互为倒书,其中"旮"是"旭"的本字,"九个日"是光芒四射之意,"旭"字倒书成为"旯",意义由"明"变"暗",故"旮旯"一词指幽暗,角落之意.

有漫画符"大夫"的"夫"字的倒书为"¥"(人民币符号),发人深思,方块字确实精巧奇妙.

2.利用字形组合,概括文句大意

有许多汉字形复杂,组合方式灵活,可以圆形见义,有较大的信息量,教学中,利用汉字微妙组合这一特点,可以巧妙地概括内容,如《诗经硕鼠》揭露了统治者的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诗篇三章中末句分别为:"爱得我所"、"爱得我直 ""谁之永号",老师说:"所"是住所,用"宀"(房子)表示;"直"是劳动所获(吃的),用"皿"(器皿)表示;"谁之永号"即心情舒畅,用"心"表示,"宀"、"皿"、"心"合三为一,即""("宁"的古体字,据考证清人为避清宣宗 宁之名而将""字改成"",训诂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缺笔")一颗心放在房子与饭碗之间,有吃有住,这就是这群奴隶们所向往的"乐土".

字形活化语文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又如"杜甫《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句,可用"哀"字作注脚概括."哀"会意字,《说文》:"哀,从衣从口"拉着衣脚,诉说悲苦之情,这正好揭示了《兵车行》的感悟基调.

语文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捕捉辨识那表面看似平谈无奇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平中探奇,慧眼识珠,一定会使课堂教学增添情趣,活化了语文教学.

3.利用字形拆离,深化内容含义

有许多汉字蕴藏着深层意义,所有部首以外的部分,有时又是一个缩小的汉字,甚至连大部分的笔画均有其本身意义,它们按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之后,那综合的意义更被显示出来了,教学中,利用字形可以拆离的特点来分析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品味匠心.

鲁迅在许多文章中都用拆字(或析字)法寄寓深刻的含义,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说"等(落水狗)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的时候,就突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人."研究者发现:"伏"字,"趴下"意,引申为埋伏,隐藏(《说文》:"伏,从人、从犬");"突"是狗藏洞穴之意(《说文》:"突,从 ,从犬"),即狗在洞穴中伺机窜出之意,"伏"与"突"揭示了落水狗的狡猾与阴险,这与"一狼洞其中,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狼同样可恨可恶,看来真是"痛打落水狗"之必要.

可以用拆字法去分析的字词很多,如"启蒙"(蒙),""字,原来"户、女、口"三部分合成的,意为开"口"要"文"(小心),象开门"户"一样;"蒙"字意为似"一"只"豕"在"冖"(狭窄的)"艹(草丛)里挣扎,可见小孩在认字以外,还要逐步了解世间上的事物.


4.利用古体字,考证其本义

字的本义就是它最初出现时所表示的意思,有些字形字义随着时代而发生变异,所以最初的古体字最能体现其本义,如:"孝"字的字形象一个少年人牵着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在走,这代表了古今中外人们对"孝"字的共识,训诂学家发现,"孝"字内涵曾几经演变:商代时,"孝"字从"爻"(交)、从"子",强调生儿育女,反映了男女双方在家庭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周代时的"孝",从"考"从"子",强调了父子相承;春秋时代,儒家把"孝"字理解升华为"善事父母",并作为自己学说的组成部分.

汉字本身就充满了情趣,在教学中,析其结构,辨其意义、述其演变,讲其来历,一定可以让学生学有所获.

5.利用近似字形,显示意义区别

形似字多,易混难辨,是汉字的一大缺点,这些形似字,仅靠学生的机械记忆收效不大,原因之一是他们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不了解.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形体相似之字有意识进行归类、对比、辨识.

如"冠"与"寇"极易混淆,很有必要辨识一番:"冠"字,由"寸"(手)、"冖"(音mì,由帽的本字"冒"简化而来)、"元"(人的头)三者组合而成,表示人拿帽子戴在头上,本义是帽子,音guān,后又引申为动词,音guàn,"寇"字,由"攴"(音pū,即"扑"字,象一只手拿着棍棒柴枝之类,意为扑打)、"宀"(音wn,一幢房子的象形),"元"(人头)三者组成,表示手拿棍棒闯进房子打主人的脑袋,即"入侵者".《说文解字》:"寇,暴也".

利用字形区别,可以较为有效地为学生纠正错字.有一位同学总是把"染"字中的"九"写成"丸",老师说:"染"字含"木,水,九"三字,古人用一种木料放入水中煮上九次做染料,所以"木,水,九"三合一为"染",学生听了印象很深刻,从此不再写错了.

字形文学研究的领域很广,把它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途径自然还有很多,如开展猜字谜活动,示例:矛盾字谜,"加上一直,却成一弯."("由":曲)"遇到白,反成黑"("七":皂)等半字谜,"半部春秋"(秦),"硬一半,软一半"(砍)等猜字谜既有趣又能益智.如戏说汉字,多年来,笔者收集了报刊上大量的"戏说汉字"的资料,并加以归纳、整理、比较,取其精华,运用于"解词释字"等语文教学实践中,活化了语文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繁体与简化,谁优谁劣"等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用字形作文字游戏,是汉字的特异功能,活化了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