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点赞:4429 浏览:147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学目标】

了解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分析课文内容及说明顺序.

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生动形象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重点)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视觉小游戏.

(展示下面三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

学生思考:图1中线段x与线段y哪一个更长?(实际一样长)

图2中位于中心的球a和球b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

请同学们仔细数数,图3有几个黑点?(没有,一个也没有)

教师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天祥先生写的《落日的幻觉》,去探究落日幻觉背后的科学原理.

问:此文是什么文体?(科普说明文)

问:本文是什么类型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再次让学生回顾一下说明文的分类及特点)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

幻灯片展示字词,学生自查核对.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读完后回答以上问题.(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文章内容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三、自主质疑

1.课文描绘了落日时的哪些幻觉?

2.造成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你发现课文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先写幻觉现象,再介绍原因)

(确定范围,勾画在书上,要标出序号)

四、互动释疑

1.分析课文内容,探究说明顺序

师生共同完成课后表格填写.(多媒体显示)

2.小结

这是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揣摩语言,体会特点

多媒体显示句子,学生比较,体会特点.

(1)原文: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改文: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强10倍.讨论明确:原文很好,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2)原文: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改文: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到三倍半.

讨论明确:原文很好,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4.课文中还有其他准确和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吗?请举例分析.

五、拓展延伸

1.看下面的图片,用所学知识解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2.对于太阳在日落时为什么好像变大了,文中并没有解释,请运用文中所学知识,解释“落日变大”的原因.

3.学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畅谈,无统一答案)

(1)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2)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学会了解事情的真相;

(3)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尊重科学事实;

(4)要积极开动脑筋,探究事物的科学原理.

六、课堂小结

真实的东西往往不一定是美的,而美好的东西往往披上了虚检测的外衣,我们看到的只是幻象,却依然欣欣然沉溺于幻象而不愿醒来.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不仅仅是让你们清醒地看清幻象的本质,还想让你们快乐地生活,等到幻觉退去真实毕现的那一天,你就能淡然地面对.因为,你已经在美丽中快乐了,何况,明天还有一轮新的太阳要升起呢!

七、布置作业


1.课下观察日出的景色,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200字.

2.收集描写落日的诗句,并说说你的感想.

附录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多媒体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 李商隐《登乐游原》

5.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 刘禹锡《乌衣巷》

7.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朝 杨慎《临江仙》

8.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sè)半江红.――唐 白居易 《暮江吟》

(作者单位 重庆市大江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