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之我见

点赞:15068 浏览:683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多元解读——知识迁移”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多元解读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知识迁移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迁移,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关 键 词 】主体地位多元解读迁移能力

一、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首先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其次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阅读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阅读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我们应把文本多元解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

1.抓住文本内容.

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在学生自读文本尽情触摸文本后,教师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等等.

2.抓住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但是汉语言又是最具朦胧、模糊,且多义性的特点.如朱自清如沈从文;或者朴实隽永,如季羡林如汪曾祺;或者幽默率性,如梁实秋如董桥;或者从容睿智,如史铁生如贾平凹等它们貌似平静其实却暗藏波涛,对心灵极富冲击力,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字深处,都藏着一份相同的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有着对真善美的情有独钟,和一颗葱绿茂盛的未泯童心和永远活泼泼的生活情趣.阅读他们的文字,幸福和温暖总是触手可及.


3.抓住文本主旨.

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

4.抓住人物形象.

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变色”之速,难道不可能出于难言的隐衷?难道他迅速介入“狗咬人”事件,并有一番义愤填膺的言语就没有一点出于公正的动机?又如鲁迅散文《风筝》,文中的鲁迅是个爱护弟弟的严兄,又是一个严于自省的、做事一丝不苟、知错必改的人,同时小时候在管教弟弟时行为又是十分粗暴的人.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体化的特质,加之阅读活动个体化的特征,学生理解中的艺术人物理应不同,这给我们鉴赏人物提供了求异和创新的可能.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

1.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迁移的重要前提

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被纷繁复杂的外表所掩盖.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实质的,那么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对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材料:小说,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的具体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变化;杂文,通过表层语言的分析,揭示其深层含义,等等.

2. 培养联想力是进行迁移的关键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考,这是一种使概念相接近的能力,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刘勰说:“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就是强调联想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模式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诗歌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的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如学习散文《灯》时,教师可以刺激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感受:“漆黑的夜晚,一只萤火虫在面前飞过;半夜在噩梦中惊醒,母亲打亮了台灯.这样的亮光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己会想到“光明、温暖和希望”,这样“灯”的象征意义就明确了.

3. 分析类化能力的培养是迁移的最终环节

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回想起与之有关的旧有的知识经验,之后就是通过分析旧知识与新问题的相似点与相关处来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就是分析类化.如在分析《夜》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妇人形象时,可以把它套入《母亲》的人物框架中,以分析老妇人这位映川的母亲与高尔基笔下的巴威尔的母亲一样的由胆怯到愤怒再到坚定的心理历程.

阅读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