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

点赞:19256 浏览:91323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摩擦力的第一节课的授课内容,个人认为要打破常规,讲清摩擦力的产生和摩擦力的方向.让学生课前、课时、课后通过实验体会物理知识的形成及应用,为下面的力学打下好的基础,不至于让摩擦力打倒一片学生.

关 键 词 :体会;实验;摩擦力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精神的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来自于观念冲突,由于物理概念、规律、定则、定律等本身不具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属性,学生往往对奇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再现等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在物理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情境,用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等手段,创设新颖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物理世界,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达到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体验与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真正转变,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摩擦力是新课程《物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该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许多学生之所以认为高中物理难学,主要原因是受力分析不到位,而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尤其是摩擦力的方向,是学习摩擦力的难点,一旦受力分析中摩擦力方向模糊不清,不利于打开解题的思路,特别是对于做选择题,方向模糊不清,易漏选;计算题要方向搞错,基本就很难得分了.摩擦力方向的不确定性,往往使得问题很难下手,它是整个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基石”,所以对这节内容的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把它放在一个较高的教学层面上来对待,及时解析摩擦力的难点、疑点.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是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应当设计成一节科学探究课、实验课,让学生在体会中感悟知识,所以要把教材中的一课时内容分为二课时上.第一课时,重点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方向及结合具体问题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得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友好合作精神.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摩擦力,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利用新课程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创造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体会摩擦力概念的建立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并培养学生利用摩擦力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进行初、高中的接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摩擦力第一节课的教学:


一、课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实践、探索,得出部分结论

在讲这一节内容前,可以事先布置一些任务,如,利用课后时间:(1)两位学生手拉手拔河比赛,提醒学生注意,拉不动时,都体会一下自己的脚相对地面有怎样的运动趋势;然后逐渐加力,被拉着滑动的学生,体会此时自己的脚相对地面有怎样的运动,同时体会自己的脚与不受拉力静止时,脚的受力是不是有了不同的变化.(2)到操场上向上爬杆,体会此时手相对杆的运动趋势以及从杆上滑下,体会手相对杆的运动方向.同时观察,站在地面时,手握紧杆时,沿手面有没有发生形变及上爬、下滑时,沿手面发生形变的方向.(3)找一个斜坡,光脚站立在斜坡上,体会此时脚与斜坡有什么方向的运动趋势,此时脚沿脚面有什么方向的形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现象中体会有关摩擦力.每一个做过的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摩擦力产生与方向,都会有一个感性、表象的认识,接下来的教学就不会显得空洞无力.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自己的体会,再说出自己的体会.然后进行问题的分析,在讲解完摩擦力的概念后,为更好理解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也可全班做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每人两手前后搓动,也可以一个手动另一手不动,观察两手的相对运动方向及手面的形变方向,就可知道不论是静止的手,还是运动的手,都受到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始终相反.第二个实验:全班可以做,准备好几根1.5米左右长的粗绳,6个学生用手水平抓紧,另一学生用力水平拉绳,拉不动绳时,握紧绳的学生与拉绳的学生,都可以体会手的相对运动趋势、手面的形变方向,从而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然后将绳从手中拉出时,握绳的学生可以体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有效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摩擦力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这样利用课前、课堂两次亲身体验实验的机会,不论是观察、体会还是思考与分析,都让学生在生活中对摩擦力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顺利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教学过程简单,效果也会很好,实践体会出的知识是最深刻的.这种课,教师只需要课前布置一些学生平时玩的游戏或体育运动,课时给学生(每7人一组)准备好随堂实验器材,教学采用实验与教学相结合方法,使学生在教学提纲和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开展带有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二、课时:及时运用课堂讨论,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趣

摩擦力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已有一定的思维定势,但有些是错误的,应及时加以纠正.此时就可以抛出这样的问题:静止的物体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吗?运动的物体能受到静摩擦力吗?让学生讨论,能分析出来的学生,最好让他们举例.概念清晰的学生应能从我们课堂上的2个例子中得出.教师也可以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摩擦力,最好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典型模型.下面本人就以传送带的模型为列,让学生判断出摩擦力的性质和方向:

1.水平传送带

例1.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2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一物体以速度v1水平向左在传送带上滑动,问:物体受不受到摩擦力?若受到,是什么性质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还可问,物体在传送带向左滑动时,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例2.水平传送带以v匀速向右运动,一物体轻轻(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刚放上时,问:物体受不受到摩擦力?若受到,是什么性质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还可问,物体向什么方向运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2.倾斜传送带

例3.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匀速向上或匀速向下运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有没有摩擦力?若有,是什么性质的摩擦力及其方向?此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例4.传送带匀速向上运动,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问:物体刚放上时受不受到摩擦力?若受到,是什么性质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

例5.传送带匀速向下运动,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问物体刚放上时受不受到摩擦力?若受到,是什么性质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

上面5个例题,完全能够回答刚开始的两个问题:静止的物体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吗?运动的物体能受到静摩擦力吗?这种及时利用例题练习,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摩擦力,使他们始终保持兴趣,同时引导他们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上面的例题,完全可以用身边的绳子作为实验器材,此时的绳子相当于传送带,可以将题目中的情景展现出来.拖动绳子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手轻轻地压在绳子上,或手压在绳子上的同时与绳子相反的方向滑动,通过眼观察、心体会、脑思考与分析后,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能对摩擦力有更深刻的理解.将桌面倾斜后,将绳子在倾斜桌面上向上拖动或向下拖动时,将手轻轻压在绳子上,体会摩擦力的方向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通过实验及心灵的体会,使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乐于接受,印象深刻,从而使物理学习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的头脑,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三、课后:布置任务,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再次运用知识、学习知识

课堂学习知识、完善知识,还应课后及时巩固.可布置些任务,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会知识,从理论与实践中得出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本人通常是这样处理的:

任务一:如下图所示,是皮带传动装置示意图(皮带不打滑),A为主动轮(轮子转动时带动皮带运动),B为从动轮(皮带运动带动轮子转动),关于A轮上P点和B轮上Q点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提示:可用两手分别作为轮子和与之相接触的皮带)

任务二:骑自行车时,脚蹬踏板时,自行车的前后轮各自受到什么性质、什么方向的摩擦力?(提示:可将自行车车头离地,用手摇动踏板来实验)

这两个任务,作为第二课时的开始,复习提问.

学习物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生活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试验去验证结论.高中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不爱动手,因此要多做实验,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亲自做实验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