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的性教学

点赞:2476 浏览:75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中学课程改革中最重要内容之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课程模式,它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以“创造”为指向而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一般要经历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而要想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在的研究性学习以一门独立的课程出现,但要使这项新生事物落到实处,最终还需要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在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利用各学科教学这种途径,通过各类活动,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该和学科课程在内容上、形式上、目标上互相补充、有机渗透,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生疏知识既可以系统地学“深”,又可以联系实际地学“活”.有利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总是针对不同专题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立足于全面素质提高,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自主性特点,给学生自行发挥的机会,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特长生脱颖而出.因此选题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根据高中学生特点和新教材内容,研究性学习选题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探究型、准学术型、创新研究型.

知识探究型是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这种探究式学习研究,能有效地独立解决“是什么”的知识探究型问题,是发展学生学力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如这样一些选题:生物科的《如何判断生物遗传病的系谱图》和《达尔文理论和科学性和局限性分析》等,就属于知识探究型学习专题.其专题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的,是教材内容中的一些拓展.这类选题课堂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或以课后作业形式进行实施.也可在先修课上进行讨论、分析.

准学术型是指学生在文理科学习中或课外学习中,对某一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确定专题,给予指点,花上数周、数月甚至年余时间研究探索,写出“再发现式”学术论文.如学生的选题:生物科的《各色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和《关于白化病遗传筶的调查》等专题.这些专题的研究虽对学术界并无太大价值,甚至有些观点在科学界早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却是经过独立探索获得的全新的“再发现”的知识,这种专题能有效解决“为什么”的准学术研究性问题,是发展学生拓展性学习较为有效的方法.这类选题由于活动时间较长,故一般放在活动课、选修课上或安排在节检测日进行研究.

生物课的性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型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创新研究型在研究性学习中属于最高层次.它能有效解决“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是发展研究性学习最为重要的手段.这类研究课题所需时间很长,如《磁场对茧的增产增质实验》需一年多时间,故只能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教师只能定期监控,掌握其进展情况.

二、学科内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形式

1.跟我作研究

在课堂教学或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结合以前的学生课题或课本中的经典实验进行改造,让学生明白进行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和步骤.如生物科中《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生长素的发现.

2.“小论文”


教师布置“论题”或学生选题,让学生撰写“论文”.活动中要突出一个“小”字,要求不宜太高,过深,只要学生能动笔、动手即达目的.论文取材来自两方面:一是建立在学科内容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生物科《离子交换吸附实验中离子交换的实质探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分析》等等.二是在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中应用学科知识的总结体会,如生物科的《嫁接技术探索》、《如何提高扦插枝条成活率》等,由师生共同组成的评审组从科学性、创造性、应用性对论文进行评审,给优秀者以奖励.

3.实验类

3.1学科课程实验研究

学校提供实验室,师生共同参加活动,开展一定的实验活动,如:鹌鹑的结构解剖实验、测定细胞液浓度的系列实验,人的血型测定.

3.2小探究性实验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课题,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研究讨论下,进行一系列科技研究活动,然后撰写科技论文.如前述的《书本中菌落情况的研究》、《鹌鹑高产品种的培养》、《薄头茧形成的发现》、《打孔注射-防治行道树虫害的好方法》等.

4.讲座

以学科课程内容为主线,聘请专家或老师开展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扩大知识等,如生物科的克隆技术与人类未来、生物与能源等.

5.参观考察

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工厂、研究所、展览会,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电影和录像片等,参观过程中,采用教师或技术人员讲解,参观后学生要谈收获,教师要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