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历史教学

点赞:27036 浏览:1289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教育时代.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学生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的人才.

在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而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面对新课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历史教育要创新,历史课堂要创新.笔者就新课程下的历史创新教育谈一些浅见.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历史教育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丰富的内容,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情感人格等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教育.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只是单纯的历史知识的记忆,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他们并没有理解的知识,并把这作为考核学生的一种尺度,如果这样,学生就会丧失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史学的魅力也会荡然无存.历史将是一种负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历史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格教育,因为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富有灵性的.我们不能只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使历史教学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以致历史在学生的眼的越来越枯燥、乏味.我们要以塑造学生的人格为中心,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在历史的长河中,形形色色的性格各异的人物,演绎出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从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乐学,主动积极参加学习的前提,在这种前提下,是学生心里充满惊奇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思考参与.

首先,教师要注意导的艺术,在开放式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多向互动的过程,要达到学生学的目的,关键在于导的艺术.人们常说:“好的成功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成功的导入,往往回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投身其中,我们可以用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诗词导入等等.

如何历史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其次,教师要注意问的艺术.我们可以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认知矛盾的焦点处、教材前后的衔接处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呈阶梯状设问.这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另外,我们可以创设情景,以情激趣.要使学生亲临其境,触景生情,才能使学生有感而发,因此我们要以实物演示情景,用图象、声音、多媒体再现情景,用语言描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感受自然流淌,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感染熏陶的目的.

还有,我们也可以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激励的作用不可低估,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语言应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之功效”.我们对学生激励的方法,可以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引导的手势,同样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功效.我们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以口头禅和书面的形式予以肯定、表扬,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同时与他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3.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很强的怎么写作意识,为学生怎么写作,为家长怎么写作.必须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是学生的朋友,不要是自己高高在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才能通过师生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发展.

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乐学氛围,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不错”、“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行”“我真没想到你这样聪明”等等.适时使用暗示信号如“激励的手势”“满意的微笑”“期待的眼神”等等,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倍增,思维活跃,敢问敢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精彩的课堂和丰富的活动中,知识、能力、情感三者齐头并进.

4.鼓励学生“独创己见,坚持主见”的自信心和勇气 首先,鼓励学生敢想、敢思.我们讲述一个事件后,可把事件的背景、过程做简 单介绍,但不急于下定论,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推论.但教师的语气要和缓,带着一种诚恳、激励、询问、期待的口味.如“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件事怎样处理好呢?”“这个事件的后果如何呢?”“你们想象一下这样会引起事态怎样的变化?”学生面对教师平和的态度,期盼的目光,心态发生变化,由被动的 接受转为主动的探求.


其次,指导他们“会思”“会想”.对与初中生来说,历史知识还很肤浅,社会经验和见识还很缺乏,遇到一些问题,往往不检测思索,凭主观意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让他们“会思”“会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不和平解决,事情会怎样?”“诸葛亮为什么自己不称霸于天下,而扶持刘阿斗?”等等,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想象,这样他们会思之有深度,想之有新意,富有远见卓识,令人赞叹折服的“奇思”“创想”.

另外,激励学生的“奇思”“创想”.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不能更改,创新也不能违背历史事实,但我们提倡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实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新认识,客观历史过程不能检测设,但我们通过对其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可以进行检测设、想象、联想、推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它.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查资料,找证据,求事实,千方百计论证自己的观点.

5.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善于思考”的主人翁精神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产生疑问,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过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被动局面,形成师生互动、生生有问的良好局面.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善于思考的主人翁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

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肩上都肩负着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历史教师们的心声,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活生生的历史重现在我们眼前,史学的魅力依然动人,一定会收获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