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中的对联教学

点赞:10504 浏览:446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联因其精致、高雅、丰满、对称的艺术效果,在我国文学史中始终占有一定的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对联创作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语文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水平,提高写作能力,可谓一石数鸟.可以采用下列三种形式:

一、选择“参读联”

即由教师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对联.例如,在教学《指南录后序》时,教师可选择文天祥被执行的拄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北京文天祥祠联:“花外子规燕市月,柳边精卫浙江潮.”赞颂文天祥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还可以联系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教学《母亲》时,可联系到《回忆我的母亲》,可选择挽朱德母亲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挽朱德母亲联:“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葆好家风.”

初中语文课中的对联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对联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撰写“课读联”

由师生共同撰写课文读后对联.如,教学完《背影》后撰联:“红橘凝父爱,背影系儿情.”教学完《散文两篇》后撰联:“荷展午裙,香气如闻歌乐;潭泛皱缬,绿色似融蓝天.”教学完《口技》后撰联:“抚尺惊四座,巧嘴绘千音.”教学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撰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和“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教学完《范进中举》撰联:“昔日饥荒,柴米无依靠,来到十字街头,惜不得,赊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谁肯雪中送炭;今科侥幸,衣禄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无论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再如,教学完《醉翁亭记》,我出了上联“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要求学生联系《岳阳楼记》对出下联,“岳阳楼上范仲淹先忧后乐”.以上对联,有的是概括课文内容,有的是抒发自己感慨,有的是简括人物性格,有的是突出表现写作特色.总的来说,都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反映了师生的共同感受和体会.

三、设计“训练联”

设计一些既与对联常识有关,又紧密联系课文的对联训练题,训练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1)填空.填写动词、名词、数量词,或者叠音词、成语等.(2)补联.可以出上联补下联,或者出下联对上联.例如,在教学《马说》时,教师出上联“伯乐识良马”,让学生补出下联“明主觅贤才”.(3)判断.一是根据对联的具体内容判断是赞颂哪位文化名人.比如,“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志洁行廉,爱国盅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这四副对联分别赞颂了范仲淹、司马迁、欧阳修、屈原.(4)鉴赏对联,劝勉进取.诗有警句,联有警联.古人喜用对联警戒自己,以修身进德,砺志图强.这些对联,现在读来依然能给我们以启迪和鼓舞.如,明代徐文长的“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副对联就是劝勉人们惜时勤奋读书的,在一次阅读课上向学生介绍了.当然,先卖一个关子,让他们猜“好”的读音.当然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不仅应努力读书,还应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时俱进,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代东林书院的门联).通过练习,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有关对联的学习与训练,确实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初级中学)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