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缘何失真

点赞:30229 浏览:1422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目前,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不像语文教学了,甚至可以说就不是语文教学了.对此,恐怕很多人都会有共识.至于课堂究竟怎么失真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地综合考查和整体反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比较全面地发现问题,进而比较全面地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经过几年来的探索,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主流应试化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切为了高考,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而且还从高一就抓起.教师大搞仿真教学、考练和讲评,眼里只有分数,没有语文更没有学生.语文教学早已失去应有的元气、灵气、活力、悟力和生机.

高考考查字音、字形、成语、病句、默写,文学类文本(包括古典诗词、现代散文或小说)赏析,文言文阅读,写作等.于是,字音、字形、成语、病句、默写等教学,开展地毯式排查,穷尽可能地轮番考测.于是,文学类文本赏析教学,成年累月地瞄着高考赏析板块的题型死考死练,甚至连基础年段的一些课文都不教了,就是教也是照着练习册“高仿真”.学生很少与作者进行深度的心灵对话,缺失“读文先问究竟表达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养成深究文章创作缘由的习惯,自然不能形成真正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类文本赏析的能力.于是,文言文教学全盘实用和平庸化,高考只考查文言词语释义、文言语句翻译和文本内容的理解,那就只教到这个程度,没有了深度对话、艺术赏析和自主思辨,不考虑学生文化修养、精神品格、人文素养等的培育和提升.于是,作文教学极力倡导甚至迷信“快速提分”,只是在“仿真术”“高分术”等方面大做文章,严重忽视写作本原的回归、立意与展开的真切体验,不重视学生的生命感悟、思维发展、文化积淀,更不重视他们思辨意识、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视野不宽阔,积淀不丰厚,思想不深刻,境界不高远,任凭什么命题,也只管被动应付,空话、检测话连篇了.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应试化语文教学,竟还常常会受到一些领导的好评,甚至还会得到某些教研部门的嘉许、包装甚至推介.高中语文教学陷入长期功利化、应试化、实用化的境地.

二、课改目标人文化

课程改革标举的人文化主要表现为高扬人文主义大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2001年新课标(实验稿)最响亮的调子.2011年版课标似乎有所降调,但调门仍比较足.

先说说“高扬人文主义大旗”这个导向.在教语文的前提下和过程中,我们把人文教育强调到什么程度似乎都不为过,因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需要人文精神,更何况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该是立德树人.但是,新课标(实验稿)始终有一种整体抑制“工具性”而高扬“人文性”的倾向,对语文的本位坚守得很不够,至于如何在教语文的前提下和过程中有机而无痕地渗透人文教育更是语焉不详,指导也不明确.2011年版课标确实有了些好转,但仍没有旗帜鲜明地坚持语文本位.其实,语言文字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所依凭的一篇篇范文并不是一系列毫无联系的文字符号,而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极为丰富的思想文化.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教学为依托,渗透文学、文化和人文等教育.可惜的是,有的观点却把功利化、应试化、实用化语文教学所导致的恶果统统归罪于“工具性”,主张彻底批判和否定.这样下去,语文教学自然直接等同于文化、人文和文学等方面的教学了,教学生运用母语进行表达、对话和交际的本领这一根本任务自然也就抛弃了,学生的语文成绩自然也就不会理想了.

再说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个导向.新课程理念的灵魂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自身的能力和要求展开教与学,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式”教学.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创新品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造就自主、创新型人才.从教文立人这一语文课程价值的高度来看,这样的课标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也很符合时怎么发表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对人才需求的大趋势.关键是在这“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式’教学”实践中,教师究竟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具体又该怎样去做,对此,课标并没有比较详备的指导性说明.于是,一些对传统语文教学不甚满意的教师,就搞起了“极端学生中心主义”.他们的课堂基本形态是:学生完全“独立”地与课文及作者进行对话,教师不拟设“学习目标”,也不预设课堂问题,以避免牵制、干预、阻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课文学习中的问题,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探究和解决.这种貌似尊重学生平等对话、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提法和做法,虽很抢眼但却是很有危害的.第一,没有顾及学生能力、素质、个性等方面实际差异,人为地过度拔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第二,没有顾及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需要渐进提升这个实际,以及学生对教师科学、灵活、适度的“引导”这一合理需求;第三,没有顾及学生需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有效学习的这一实际需求,容易因缺乏教师“引导”而盲动、低效.令人深忧的是,一些教材编写者和课改指导专家还在有意无意地助推这两大导向,致使“泛人文化”和“极端学生中心主义”一度泛滥,导致语文教学失真低效.

高中语文教学缘何失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语文教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教师素养平庸化

教师语文素养趋于平庸化,出现这种倾向,大多应归责于语文教学的功利化、应试化和实用化.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整天忙练忙考忙讲评,高三教师更甚,哪有时间来读书.试想,一个语文教师长期不读书,尤其是不读学生心理、自身修养、专业研究和发展等方面的书,焉能不一天天平庸下去.此外,由于教师总是满足于答案上怎么说就怎么讲,也就养成了不去深究答案的惰性,继而又助长了不学习、不探究的不良习惯.如此恶性循环,就是当初有一定素养的教师也难保不平庸下去了.有人打趣说,语文教师就有本事把错误的答案讲得头头是道,让学生心服口服.这话的讽刺味道很足,但确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也不复杂,那就是有的语文教师语文素养不够,读书又少得可怜,只好唯答案是从.

教师语文素养的平庸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在的年青语文教师大都是在淡化语文知识和课文背景教学的环境下考上大学的,而后又大都没有很自觉地补好这一课,其语文功底、文化素养、文本解读和赏析能力等天生就营养不良.再加之他们一踏进高中校门就被卷入了这功利化、应试化、实用化的教学主流,整日疲于应付考练,读书甚少,读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类书更少(甚至根本不读),于是又造成了很大一部分青年语文教师素养的平庸化,自然导致语文教学出现失真、变味的问题. 四、主体尊重畸形化

“极端学生中心主义”的严重危害,前文已有所论及,这里就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谈谈学生主体尊重畸形化的几种表现.

第一,铺垫不足的合作探究.学生没读几遍课文,对课文的背景内涵还没有较深入的体验和较准确的把握,教师就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见解.于是,“祥林嫂有权争取婚姻自主”“唐明皇也可以不爱江山爱美人”等空泛、肤浅、偏颇甚至错误的“独立见解”就发表出来了.

第二,违背规律的分组探究.例如,有一节竞赛课,讲的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要求学生分三个组(也就是教室内的三排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大问题.其中,第一组合作探究:词的上阕化用孙权、刘裕两位英雄人物的典故有何用意(也就是要抒发什么情感);第二、三组合作探究:词的下阕化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等历史典故有何用意.其实,对该词的整体感知、对每个历史典故化用的理解应该是全班学生的学习任务,需要在全员诵读、感知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如果像那位教师这样搞分组合作探究,表面上看好像可以信息(即结论)共享,实则教师在人为地剥夺一部分学生探究另一问题的权利.这样一节课结束之后,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探究的领域感受和理解得不深刻.若任由此类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发展下去,就等于任由一部分学生长期剥夺另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究的权利.


第三,架空语文的单元专题探究.就是把主题相似的几篇课文“打成捆”,一节课就探究这几篇课文的共性与不同.比如,以“底层的光芒”为主题,专题探究《品质》和《老王》两篇课文共同表现出来的社会底层的人性光辉.于是,探究就以这个“社会底层的人性光辉”为出发点,“海阔天空”地展开了,小商小贩、农民工、下岗工人、环卫工人等他们的心灵都闪耀着美好人性的光芒云云,两篇课文中的“底层的光芒”竟成了满堂空谈泛论的“引子”.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倒是充分自主了,但他们对这两篇课文真正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美又能有多少认知和把握呢?这种探究形式,是在人为拔高学生的语文、文化、文学和人文素养,结果只会是害语文、害教学、害学生.

五、教学研讨形式化

这里所谈的教学研讨特指各种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所谓形式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开课包装化,如滥用或不当使用多媒体,人为制造“师生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发言”等.二是公开课形式化,公开课是公开课,与平时教学各行其是,互不搭界,以至都诞生了“公开课现象”这个概念.三是公开课现象的后遗症形式化.由于一些公开课现象的误导,导致教师对学生主体理论的理解出现偏颇甚至僵化.例如,有的学校或教研部门就硬性规定语文课必须要把一半的时间留给学生,必须让学生读起来、说起来、动起来,必须要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之类,必须要使用多媒体,必须让课堂有亮点,等等.说实话,这些要求绝非错了,只是要有合理的度,绝不可机械僵化,止于浅表的形式化.这种教学研讨形式化的实质,就是不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

总之,导致当今高中语文课堂逐渐失真的因素的确很多,除以上五个方面外还有不少.如课标制定、教材编写、教研部门的指导等背离语文教与学的本质规律,行政干预和社会舆论过分关注中高考成绩,理想化研究与教学现实脱节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探讨了.

让高中语文教学步入返本归真、务实有效、健康发展的正途,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我看,首先必须正视现实,看清问题,找准原因,而后再一个个地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