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个性化教学

点赞:22292 浏览:1042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从某种意义而言,教学之成败取决于教师优秀而独特的个性化教学品质.本文旨在探究个性与个性化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必然规律,积极倡导个性化教学风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张扬个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个性 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

一、个性

个性一词在西方有两个语源.一是“individuality”,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形容词“individual”.一是“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一词,指演员在舞台表演所佩戴的面具,心理学沿用其义,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演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体特性.其实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个性均有不同的解释,溯其源流、考其流别便能深清其意.心理学认为“个性为一种心理现象”,主要研究人的心理个性的实质、结构、形成和发展.倾向于把个性看成是“个人的心理面貌”,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或者把个性理解为“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社会学常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认为“个性是决定人在社会中角色和地位的一切特性的综合,所以个性可以定义为社会的有效性”,或者“个性就是作为社会的个人在社会领域中起独立作用的社会性质”.哲学界由于研究视角的不一致,对个性的解释更加多样.在我国曾流行过的观点就有“哲学意义上的个性,是指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本质特征的总和等简言之,个性就是‘不像其他人’”;“哲学把人的个性理解为主体性的个体表现”;“人的个性特征首先是社会的特征,是他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独特环境的体现”.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界对个性的看法尤为重要.可以说,我们持什么样的个性观,就会以相适应的个性化模式教学.目前,教育界对个性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者以为个性“是在一定的生理与心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教育对象自身的认识与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独特的身心结构及其表现”,一者将个性“看作是个体在一定生理和心理素质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故,个性包蕴着个别性与共同性,人的个性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二者不仅没有孤立地存在,反而辩证地统一.个性又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同时具有稳定性与可变性,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宋朝南渡之前,婚姻生活幸福美满,表现出“兴尽晚回舟”的欢快、浪漫的个性特质.当宋朝南渡,夫妻永别后,则表现出“人比黄花瘦”的愁怅、无助及绝望的个性特点.

二、个性化

(一)个性化时代

人类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可塑性(Plasticity),即不断地超越自我.这种超越以想象为前提,文学创作需要想象、虚构,就是以精确著称的自然科学,也遵循着“大胆检测设,小心求证”的发展规律.20世纪下半叶,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呼声正是人类对呆板、机械的技术生活的积极反抗.无论是打开电脑,还是走向街头,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个性化”标签的广告:个性化怎么写作、个性化桌面、个性化签名、汽车个性化改装、个性化营销等.个性化的浪潮与全球化的浪潮相互呼应、补充.正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样,越是有个性的思想、文化,也才更有可能被世界认可.从这个角度审视个性化,我们会发现:个性化意味着创新和超越;“个性化意味着标准的生活选择”.

(二)个性化界定

首先,良好个性与不良个性的价值界定.个性化不是只追求标新立异,也不需要像某些明星定要靠炒作些诽闻以达到求新出名的目的.个性是特定社会的特定存在物.在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条件下,人们对个性的价值评判可能相差很大.就一般社会对个性价值的普遍认识而言,可将个性分为良好的、中性的、不良的三类.个性中的某些特点,如种族、年龄等没有好坏之分,以性质而论是中性的.对他人与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个性品质,如乐观、热情、诚信等可称为良好个性.萎靡不振、悲观、懒惰、虚伪等品性对自己和他人都只有消极意义,可称为不良个性.有些人没有主见,爱随大流,常被看成“无个性”的人,其实这种“无个性”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品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提倡个性化,就是要借助自己、师友、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实现由不良个性到良好个性的转化.


其次,个性的结构与个性化的要求.个性是体力、智力、情感、气质、经验、信念等诸多因素相互联系、渗透、制约而成的有机系统.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和最能反映个性本质的部分是个性社会因素系统,包括社会角色、道德水平、知识结构、人际交往等因素.这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诚然,个性化寻求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在差异性中求得社会的和谐、多样与发展.

三、个性化教学

(一)个性化教学与“应试教育”

个性化教学是“个性化”之风吹向教育界的产物.个性化教学也称为个性化教育,或个性教育,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教育过程应人性化、人道化(Personality,Humanity),不得辱骂、殴打以及采取任何其它体罚方式;二是指注意教育的个人化、个别化(Individualization).包括充分考虑、遵从受教育者的智力、兴趣、气质、情绪以及个人的社会志向、职业选择等因素;三是教育的特色化(Characteristic),应考虑到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时安排,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选择的特色化、最优化.而“应试教育”把教育当成了生产,把活泼生动的教育对象当成了被加工的材料和标准化的机器零件,它的弊病正在于,像“经济上的统一生产需要大批工人集中在厂里干活,教育上的统一生产也需要大批学生集中在学校里学习,随之而来的是统一的学纪、正规的学时、经常的考勤等等.总之,形成了一种求齐划一的压力.”于是个性化教学正是在“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抹杀的背景下悄然而生.

(二)个性化教学与学生

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只有面向学生的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基因和生活经验不同,必然会有情感、心理、气质、智力水平的差异.如果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研究“如何在班级教学的现状下,适应每位同学的个性”的问题. 中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教学思想,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个性化教学的思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形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的盛况.掀开《论语》的历历扉页,不难发现孔子在不同的场所,对不同的人讲述仁、礼、孝等儒家基本观念往往差别很大.有些人以为孔子思想很矛盾,其实正好体现了孔子对个性化教学的灵活运用.古代这些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思想我们要全面的继承,但也要知道古代没有班级教学模式,很多时候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或一个老师教几个学段、年龄均不同的学生,其形式具有个性化教学的特点.但大多数传授者没有树立起基于现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观念,所以在批判中继承显得尤其重要.

个性与个性化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应试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阶段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就指出:“委员会从它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就坚决地重申了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在了解、尊重每位学生独特的气质、智力、特长、爱好,当然也包括由于特殊环境、经验造成的不良习惯和品性,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促进认知、涵养德性、珍爱生命、发展个性.可以说,个性化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独特个性而设计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个性化教学与教师

长此以往,我们提倡“个性教育”,意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着力学生的个性培养,而忽略了教师个性的彰显,以致于越来越多的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在教学中迷失自我.有一位学者这样描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迷失状况:“难道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师生丧失自己,异化为非人?我不止一次质疑自己,希望自己错了,然而,语文高考给出的答案却是不容置疑的.高考试卷所要做的‘实实在在’的事就是对这个目的的总验证,就是对语文教学活动‘异己化’程度的终审.等为了应试的‘有用性’、‘功利性’原则,许多语文教师放弃了独立思考和教育反思的权利,或者说是丧失了思考的机能.等他们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被‘大纲’、‘标准化’、‘教参’、‘统一考试’打磨成同一型号的教学机器.”教师因为个性的泯灭、生命的空耗感到痛苦,学校管理者为教学不能创新而苦恼,更有千百万的莘莘学子为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栋梁之材而“泯为众人”.

教师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呢?这固然与教学制度、教学文化、日常教学生活密不可分,不是小小的个我所能彻底改变,作为一名教师,除了积极参与教学制度、教学文化的改革、培养外,也应该注重个体自身的铸炼和升华.

首先,消除教师认同危机,在教学中实现生命价值.“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长期以来,教师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桂冠下,像蜡烛一样燃烧,像春蚕一样无私奉献,似乎天生就与自我个性绝缘.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浪潮下,教师何去何从,备受心灵与生活的煎熬,进退失据.“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可以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也分为三种类型,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型、怎么写作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教师首先是人,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工作来赢得生存的权利.教师又是良好素养的知识分子,有公众的良心、有高尚的追求,可以超越物质至上的羁縻.所以,教师应当追求一种享受、发展的职业状态.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才有可能实现,老师才可能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生命价值.

其次,重视日常教学生活,酝酿个性化教学氛围.不少教师都这样述说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每天过着流水一般的日子,早上起床后就是到教室看望一下学生,然后到办公室准备上午的课.声嘶力竭地上完两节课之后只想休息一下,哪有什么心思反思这节课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好!”日常生活是一个凭借各种归类模式和重复性思维与重复性实践而自在运行的领域,也是一个凭借传统、习惯、经验等加以维系、以过去为定向的领域.教学一旦成为一种固定模式的翻版,则职业倦怠不可避免,哪谈什么个性教学?所以教师应该打破这种重复模式,用“返乡的陌生人”的角度体察教学生活.格林指出教师只有用一种好奇的眼光看待生活世界,才会避免倦怠.教师应用充满好奇、探究自我心态体认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乃至校园生活每个细节,把每个变化融入教学之中,让教学个性化之树常青.

再次,充分利用自我特点,积极塑造个性化教学风格.我们经常说老师应当“因材施教”,其实也应该“量体施教”,学生的个性特点要考虑,教师自身能有效实施哪些教学方法也受自我个性特点所制约的.让五音不全的老师用音乐来引导学生理解《琵琶行》,不如发挥其历史特长,讲解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与当朝权臣的关系.实际上每位教师的气质秉性、情感经验不一样,不仅授课所用知识会不同,教学风格也会迥异.有的儒雅多才、有的温和亲切,有的严谨厚重、有的幽默风趣等每一种风格都有其优势,运用得合理都会事半功倍.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有助于教师把教学工作转变为享受、发展的事业.只有尊重课标、尊重文本、尊重学生,打破了教学常规,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而不断探索,以致最终形成自己独特而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便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塑造、完善自己,进而展现教师尽美的教学风采和丰满的生命价值.

作者单位:四川雅安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