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贵在得法

点赞:25381 浏览:1185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如何使阅读教学得法、高效?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其次,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最后,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如框架阅读法、比较阅读法.

关 键 词 :语文;阅读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也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如何使阅读教学得法、高效?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

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得到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即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三、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人就阅读方面列举两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贵在得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 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2. 比较阅读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在看似相同的内容中,仔细寻找细微差别,往往会有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大家注意到: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受人嘲笑、奚落后,同样表现孔乙己死爱面子,自欺欺人的情景,在文中前后两处的描写却极不相同.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等”“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等”

B、“取笑?要是不偷,怎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等”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A处虽不可辩却硬要辩故意混淆“偷”“窃”的概念,迂腐可笑、自欺欺人.B处无法辩而不得辩.虽已写服辩但还是遭闷打,无可奈何,只能自欺欺人,谎称“跌断”.如果说A处的“自欺欺人”还能为孔乙己争回一点所谓“读书人的清高”的话,那么B处的“自欺欺人”已完全陷入一种弱者的可怜的“哀求”.A到B处的变化,正显示了孔乙己从窘迫到穷途末路的生活轨迹,透露出悲剧的色彩.

阅读的教学方法可谓“教无定法”,但更要“贵在得法”.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感想,有不妥之处请同仁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