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

点赞:3987 浏览:134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活动模式是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目前,新课改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教材对每位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实验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 化学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112-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仅充分地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的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而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活力,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标准》和“新教科书”尝试采用了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研究性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心理学习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对学生的往往是以“对”、“好”、比较好”、“非常好”、“不对”、“不好”等简单的方式做以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相似度检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五、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重心直接指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年来的教改初探实验实践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重视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不仅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体现,使课堂活泼而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主编.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吴桂顺.我地郊区农村初中化学师资现状及适应课程改革的对策[J].化学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