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点赞:2811 浏览:74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大力提倡语文课堂改革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相关联,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方式,但现实的朗读教学情况并不如人意.近些年来,由于受升学率地制约,教学评估的误导,再加上缺乏足够地认识,以致朗读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如何改变语文教学出现理科化倾向这一现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教学问题.

一、设置情景,激起感情共鸣

首先,教师要以娴熟的朗读技巧“示范”朗读课文,以期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其率先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境,为朗读作好情感上的准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人情境之中,既有助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情感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其次,教师在布置朗读前对课文的讲析尽量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对朗读的要求也不宜太苛刻,使学生在朗读前没有什么思想包袱,朗读的整个过程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此外,朗读时也可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来播放,在音乐的配合下朗读,可大大地扩展想象的范围,提高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塑造良好的情境.还能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增强朗读效果.

二、进行情感教育,把握“文气”

语言本身具有提高人类修养,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价值,这也正反映了语文学科的主要规律.而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美的情感,通过朗读活动,将文学作品美的情感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将文学作品美的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语感,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人文素质和语感水平.对学生来说,言语内容美与形式美对他们的思维活动是潜滋暗长的,不容易被察觉,但却是启动他们理解文章的强大力量.因而,在让学生感知言语内容美与体悟言语形式美的过程中,要尽力诱发其审美情感,从而形成情感性比较鲜明的良好语感,提高朗读的感染力,提申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朗读鲁迅《药》描写康大叔突然闯进华老栓的茶馆时所嚷道的一段话:“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等”单纯停留在字面认读上,一般的读者都能理解其语表意义.“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是名词作谓语的句子,按照语法规则是病句.但我们一旦联想到康大叔这个刽子手的凶狠贪婪、缺少教养与粗俗不堪,便立即觉得这病句不病,作者正是运用这种病句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康大叔的性格特征,从而读出了这段话的言外之意.

三、意象积累,诱发想象,表达情理

语言符号是阅读的客体,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只有头脑中有丰富的意象积累,才能被作品的语词迅速唤起,组合成相应的准确鲜明的新意象.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都包含作者十分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和生动形象地描述,从而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唤起与词语相关联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做既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作为朗读者,不但要充分把握住文字材料语词的明确含义,尤其要精细感受文本言语形式的具体色彩,以便准确地表达文字作品的情理,使听者在有声语言中接受到直接可感的刺激,透过文字符号间接地感受到世间事物的真切映象.例如,《守财奴》中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一节.作者连用三个形象性的动词“纵”“跳”“扑”,这时的葛朗台已是六七十的“老头儿”,读的时候,要浮现出这样一组镜头:骨瘦如柴的干瘪老头一见金子立刻眼冒金光,饿虎扑食般一纵,扑上匣子,夺将过去.一连串的尖音“噢,是真金!金子!”夺口而出,连声音也因贪婪的满足而颤抖,失去了正常的音质.老太太害怕得在一旁连声哀求:“上帝呀,救救我们!”欧也妮四肢发抖,目瞪口呆.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文章的形象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中获得读书的乐趣和美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