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秧歌教学看舞蹈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

点赞:6022 浏览:189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鼓子秧歌作为民间庆祝农业丰收的一种舞蹈艺术,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其以自身的庞大阵容和明确分工而成为了汉族民间舞蹈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原创动作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点而著称,体现了山东人民特有的周而复始循环劳作中总结出来的艺术形成的舞蹈文化.其经过数代艺人们的加工和推动,使得这种民间艺术以其特有的舞蹈动律成为中国舞蹈界的一朵奇葩,同时,也给舞蹈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可供思索和借鉴之处.

关 键 词 :鼓子秧歌;舞蹈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研究

鼓子秧歌将将舞姿和情怀通过舞蹈融为一体,这一形式在汉民族舞蹈中可以称为独一无二.不管是舞者还是观者,都会对其粗犷豪放与深沉和谐的完美结合而赞叹不已.而其中的魅力,则是其角色所决定的.鼓子秧歌的主要角色简称“伞、鼓、棒、花”,伞角由于其道具的重量和转动的频率以及拧、抄、甩、晃等动作规章,共同决定了其大而圆的动作特色,展现技艺的娴熟和风格的粗犷;鼓角左踢右转,前击后敲的动作以体现动感与力感的统一为目的,其中“鼓带臂,臂带腰,腰带步”的特色很明确地诠释了这一点;棒角和花角则由于其道具轻便灵活,决定了其动作富于变化且能够体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四个角色彼此相融合,形成了鼓子秧歌整个舞蹈画面刚柔并济,浑然一体.其训练过程的力量、速度、反应能力等方面,显示出力的相互撞击和美的自然凝聚二者相合的魅力.而在舞蹈专业教学中,则应通过鼓子秧歌诸多方面的启示,来实现教学的改革,从而通过其闪光点来实现舞蹈教学价值.

1.鼓子秧歌对教学中肢体训练改革方向的启示

鼓子秧歌各个角色中,伞角的动感最为突出.其动感突出表现为“雅、摆、抄”三个方向上.“雅”指的是注重动作的表现能力,通过将重荷从手腕分散向身体各个部位,配合点鼓转身、抄手捋髯之类的上半身动作和颤步、蹭步等下半身动作,充分展现整个身体的协调性.“摆”和“抄”二者一个注重整体的稳重,一个注重力量的强劲.从而在整个舞蹈过程中体现了动感的强有力外在美,重在训练了舞者腰部的控制力及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能力.“鼓”由于其本身外在对负重感的诠释,鼓自身重量与相应的舞步都要围绕其展开,动作幅度始终围绕八字形斜对角前后环动的舞步,即所谓“八字晃鼓”,所突出的是从抡到劈、由颠到颤的以身体重心不断转变而获得的向下向里的力量.从而在整体的舞蹈力感和动势的平衡中,以自己的形式来将肢体的力感呈现出来,同时配合着上半身动作,将下半身通过牵动来产生颠颤效果,从而以协调舞动来展示气势.在舞蹈专业教学改革中,同样应该将这些动作特点融入各种舞蹈的教学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腰部的横向动作和内在气质的训练来形成对舞蹈整体的连贯性和诠释能力.同时,还要仔细观察“棒”和“花”动作轻捷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以舒展为主的套路和对上下肢动律凝合的注重,形成周身各部分都得以训练的效果.


2.鼓子秧歌对教学中对舞者气质训练改革方向的启示

传统教学中,对于培养气质的成分和机会都不是很多,往往都是基于舞蹈动作的优美而偏重于对肌体匀称和协调的训练.这样的做法往往极易造成舞者的气质损失,甚至造成“解不开罗裙带”的阳刚形变情况.但对舞者气质的训练有两个似乎不可克服的矛盾:即柔韧度和力度的矛盾以及开度和硬度之间的矛盾.而鼓子秧歌以其自身动律的雄厚豪放、技巧的大起大落、风格粗犷的豪迈著称,对其的训练,则成为了对舞者气质的一种弥补手段.

从“腰是舞韵的灵魂”这句话,不难看出腰部力量在每个动作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关键性,对腰部动作的训练往往都是以控制能力的提升为目的,也是直接对舞者“阳刚气质”提升的关键一步.在鼓子秧歌教学中,“伞、鼓、棒、花”诸角色各自的稳健、刚劲、轻捷特色,无不在起承转合中充满阳刚之气,尤其是鼓角的各类典型动作和伞角的推随挺俯、晃圆、肩拧的之类动作,其轴心都在于腰部.由此可见,以鼓子秧歌的教学方法推而广之到其他舞蹈教学方面上,能够切实提升腰部应有的控制能力,在训练气质的基础上增强全身的动作协调性,进而提升表现能力,是可行也是必要的.

3.鼓子秧歌对教学中展示“情”改革方向的启示

使舞蹈专业教学切实起到表意达意的效果的最佳方式,无过于以“情”指导每一个动作的教育方法.“情”也是舞蹈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鼓子秧歌中对个人舞技的诸多方面展示,往往是反映了原始社会中团结奋战,血浓于水的情景,是对美好生活向往之情以舞蹈的形式加以寄托的表现.鼓子秧歌中的“伞、鼓、棒、花”则是这种传情表意的落脚点,“伞”的甩、挖、踢、蹲,“鼓”的拼抢激进,“棒”的勇悍无畏,“花”的男性动作以及鼓子秧歌在节奏和韵律中展现出来的气势,都是将这种对人生的憧憬和对自然的朴素理解加以纯熟驾驭的表现.对于这种原始和现实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舞蹈专业教学中则大可以加以运用,主要方式为利用教学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形成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骋的情境的创设,从而形成以舞蹈为载体的对对真、善、美执著追求,大胆诠释出涌动的情怀背后生命的节奏和激荡的生命,从而将韵律、秩序、理性,寓于舞蹈专业教学中的每一个舞蹈动作之中.期间可以借鉴张继刚先生创作的《黄土黄》、《俺从黄河来》一类优秀的舞蹈作品中对鼓子秧歌这一艺术形式的借鉴,从而形成憨厚之美与阳刚之气相结合的特有气质形态,并将其和中华大地固有的黄河文明形成完美而科学的统一,创设出立体化、多层次的舞蹈情境和舞蹈韵味,并在其中利用情境中时空的起伏跌宕,将一个民族的阳刚之气和豪放之情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通过对鼓子秧歌的借鉴,在舞蹈专业教学中应该以本民族舞蹈的“闪光点”为抓手,吸收后指导教学、用于教学,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