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欣赏教学管窥

点赞:30262 浏览:1426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美术欣赏教学应以观赏性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先进的传媒技术等,使美术欣赏课成为一门集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经典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

【关 键 词 】美术欣赏 教学 艺术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45-03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的推广,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的人才发展观和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而改变;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艺术教育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它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越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程正是最能体现艺术教育这一特点的素质教育课程,并逐步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一门必修课.

美术教育通常是从“理”和“技”两个层面进行;所谓“理”是指对美术史和美术技法理论等知识的学习;“技”则是对各种美术门类的技法、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如:素描、水彩、油画、中国画等);美术欣赏课是直观性、综合性、愉悦性较强的观赏性课程.美术欣赏教学是通过对各国优秀美术作品以及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器物等进行欣赏,进而对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结构、造型特征、色彩语言等进行分析,从中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对美的感受,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与文化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因此,美术欣赏不仅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也是非美术专业学生学习和了解美术知识,欣赏和享受美的主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在当今科学技术和资信传媒迅猛发展的时代,通过美术欣赏的形式,使学生从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角去了解和把握作品的知识和内涵,获取更多更丰富的审美感受显得尤为重要.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当前,由于我国的思想观念、经济发展等各方面仍处在一种极不平衡的状态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富裕地区与贫困山区等,这就直接导致思想意识、教育水平等各个方面的极度不平衡,以至直接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整体发展;加之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真正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艺术素质教育仍举步维艰,因此,这也使高校生源素质不均衡,给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造成了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艺术素质教育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以及对美术教育在认识上的偏差,美术素质教育一直重“技”轻“理”,把素质提高当作单纯的绘画手艺学习和技巧训练,对美术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欣赏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美术学习在人们的心目中无非是写写画画、涂涂抹抹,而美术教育中人们对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等缺失更多的人文关怀,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艺术创造力不能获得全面发展.

第二,从目前诸多版本的教材来看,则又多以文本教材的知识传授为主,图片资料较弱,即便是配有图片资料的欣赏课教材也因印刷质量太差,幅面太小,有的甚至仅是黑白效果图片,使学生不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作品应有的美感,更难领会到作品的独特意味;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大多只停留在对文本的文字概念上,当他们面对实实在在的美术作品时,文本上所获得的概念认识就欣赏而言,所取得的作用则微乎其微,充其量不过是把别人嚼过的东西再嚼一次罢了,对作品的欣赏和判断仅停留在粗浅的认识水平上.

第三,美术欣赏的内容多种多样,形式丰富多彩;美术欣赏教学更应如此,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式(如:美术馆、博物馆、民间艺术等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获取丰富的审美感受,这样的教学才更具吸引力,也才更加充实与完善.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许多地方的社会文化资源却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潜力更没有充分地被发掘出来,美术欣赏教学仍处于单一的课堂教学状态.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改变,如何在当今资讯传媒高速发展、各种视觉影像充实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选取健康有益的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内容,这将成为当前高校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

众所周知,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是视觉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任何艺术创作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技法、工具材料等,这就决定其欣赏方式各不相同,正如孟子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音乐通过声音和音符来创作,靠耳朵去欣赏;文学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用大脑的想象力达到欣赏的目的;影视作品则是通过文学,戏剧、摄影、音乐、美术等多种综合艺术来表现,也综合了人的眼、耳等多种器官来欣赏;美术作品是通过各种材料,以点、线、面、色彩、形体的方式来营造节奏的变化、优美的韵律等来表现画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眼来达到欣赏的目的.中国古代的“以形写神”“以形媚道”“气韵生动”等都是以通过骨法“用笔”“置陈布势”等传达出形象的神韵;西方则是以笔颜色、解剖、等来反映画家所看到的真实物象,这一切都离不开用眼去感受;因此,美术也被称为“看”的艺术.美术欣赏必须通过观看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仅靠文本上文字的描述、概念的堆砌是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欣赏的,因为,鉴赏判断并不是知识判断(既不是理论的也不是实践的),因此,既不是以概念为基础,也不是以概念为其目的.只有直接面对作品进行直观感受,通过观看甚至触摸,欣赏者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艺术的教育作用只能通过欣赏者对作品发展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审美愉快,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美术欣赏教学在以文本教材作介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以大量的美术作品和优质的印刷复制品做直观感受,充分发挥其观赏性特点,美术欣赏教学才能达到更好地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目的.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精神产品,它凝聚了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所思所想,是艺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并通过特有的结构方式和技术方式使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得于外化;美术作品中画家的思想感情外化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语言、点、线、面、色彩等来实现的.在美术欣赏中只有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欣赏才显得更加完整,对作品的理解也才更加深入全面,而分析的主要内容其中大部分就是围绕着作品外化的形式要素而进行的,对此,克莱尔贝尔是这样说的:“在每一件作品中,以特殊方式组合的线条与色彩,以及一定的形式和形式的关系,唤起了我们的美感.”“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需要的不是别的,而是对形式、色彩的感觉和对三度空间的知识.”虽然,他的这一观点有失偏颇之处,但它也掘示出美术欣赏,只有文字概念或者仅有简单的感性认识是不够的,还应该介入到对作品的形式、色彩等诸因素的分析之中去,如此对作品的欣赏才更完满.


美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一件作品的产生、一种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们更是时代的产物.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就曾写道:“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由于这个作用,你们才看到某些时代某些国家的艺术宗派,忽而发展理想的精神,忽而发展写的精神,有时以素描为主,有时以色彩为主.时代的趋向始终占着统治地位”.对此,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以转移.”因此,在美术欣赏过程中,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观念,对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是大有帮助的.美术欣赏教学更应以此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美术的综合性和人文性特征,通过欣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和不同风俗习惯等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让美术欣赏成为学生文化养成的重要形式.

高校美术欣赏教学管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而作为教学,对典型性、经典性和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选择经典艺术作品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的研究对象是十分重要的;经典作品代表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各个时期的思想观念和审美习惯,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智慧结晶,它经过了历史的积淀和筛选,成为举世公认的艺术杰作.这些伟大作品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样式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足以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审美感受,增长和丰富人们的知识结构;美术欣赏教学正是通过这种对经典作品的欣赏训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熏陶,文化修养随之不断提高,心理结构不断丰富,对艺术的感觉更加精细深入,以至在欣赏时能分辨出不同风格类型和作品的美丑,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当今,传媒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速度日新月异,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我们处在一个图像化的时代,它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视听习惯,形成新的视觉文化.作为当前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美术教育课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机遇,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其综合性、观赏性的特点,不断改变和完善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借助先进的现代传媒技术,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获取知识,拓展思维、享受审美带来的愉悦,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艺术素养也得到不断提高,这是当前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

通常,在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对作品的喜恶往往只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去判断,欣赏水平随着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高低、心理结构的不同、思维习惯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虽然人和人之间敏感的程度可以差异很大,要想提高或改善这方面的能力最好的办法无过于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一种特定类型的美.等一句话,完成任何作品和判断任何作品所需的巧妙和敏捷,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获得.”美术欣赏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对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进行训练和启发,以丰富和改善他们的心理结构,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因此,我们应适当改变以往宽而泛的铺陈式教学模式,采取既有简单的普遍介绍又有重点欣赏相结合的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教学方法,着重加强重点欣赏的知识性和综合性,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社会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从欣赏一幅画或了解一个画家开始,扩展到与之相关联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综合音乐、电影、电视、多媒体、图片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审视、感受、比较作品或画家的整体风貌,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把各种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一节简单的美术欣赏课拓展成由多个课时、多种内容、多种形式和手段组成的教学欣赏活动.基于此,就目前的美术欣赏教学而言,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断改进:

第一,在文本教材的基础上,加强和加大与之配套的优质复制品的建设力度,使美术欣赏教学以“看”为先导,多“看”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审美注意,增加对作品欣赏的兴趣;否则,文字的概念和劣质的复制品,只会削弱学生对美的感受,对美的判断只能从概念到概念,人云亦云而缺乏独具个性的感受,并落入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学生则“制造”成缺乏个性的“工业产品”,这无疑是艺术教育的悲哀.因此,改变只注意知识传授而忽视对作品直观感受的教学方式,是美术欣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第二,应充分发挥美术欣赏的观赏性和愉悦性特点,使美术欣赏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美术欣赏不是美术史论课,虽有联系,但各不相同,一个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另一个则是面对作品作审美感受,进而获得审美享受.因此,教学形式的可视性和愉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过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熟悉的经典作品和一些学生广为熟知的画家作重点介绍对象,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借助先进的传媒和多媒体手段,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做集中深入的欣赏活动.如以梵高为例:梵高是后期印象主义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早已被人们广为熟知,并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他那强烈的色彩对比,躁动的笔触,炽热的情感表露等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当学生对梵高的作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就进一步以梵高为基点拓展开,收集和整理大量与之相关的资料,如前期印象主义画家以及他同时代的后期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乃至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如: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以及那一时期的社会背景、自然环境、思想观念等,以影视、图片、音乐、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行直观的全方位的反复感受和比较,最终对梵高其人其画从感性上和理性上有一个全面完整、形象生动的认识,并作出各自独有的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感知、想象、情感融为一体,把各种知识联在一起融会贯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第三,充分发挥各种社会文化资源优势,让美术欣赏教学走出课堂,到大自然、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美术馆、博物馆和丰富的民间美术以及生活周围的各种时尚设计等都应成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和内容.美术馆展出的作品,虽大部分作品均称不上经典之作,但也可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以增加学生对审美感受的实践;博物馆的藏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有的更是精美的艺术珍品,面对它们学生将获得无尽的文化熏陶和审美享受;民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各民族艺术的一朵奇葩,到民间去收集和整理各种民间艺术,是学生学习和领略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途径;而选取生活周围的一些时尚设计作为欣赏内容,则更加使学生感觉到艺术就在身边,是学生体验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最好注脚.通过对以上各种不同艺术的欣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美术欣赏教学将更加完善,教学形式将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索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是艺术教育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使美术欣赏教学充分借助先进的传媒手段,从多层次、多视角、多学科以增强教学的愉悦性、综合性和知识性,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会如何“看”?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让艺术不再神秘,让经典不再遥远,这将是美术欣赏教学不应远离的主题.

〔责任编辑:李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