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点赞:14349 浏览:595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有效教学的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化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 :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52-01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1. 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检测教学有效性的程度.

2. 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通俗的说也就是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应该放弃投入大量时间来获取教学效果.

3. 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是以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批判反思的能力等,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4. 教学有效性也是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做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能否培养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并且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将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根据自己预先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尝试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上了一节有关金属钠性质的新授课,并从这一节课的某一教学片断中对新教材的“新”;学生的“活”有了很大的感触,可谓收获颇丰.

1. “活动”教学的策略

“活动”教学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活动教学结合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节课中:①一上课我先投影了几幅图片,介绍了有关金属钠的用途,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实际的联系.该设计环节打破了以往“先性质后用途”的模式,让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用途,正是因为用途广泛,所以才有学习的价值.②接下来的设计也是改变了以往“先物理性质,再原子结构,后由结构推测化学性质并用实验验证”的模式.而是由一整套看似平常,实则有许多性质实验组成的动作开始了本节课的性质教学.

2. “探究发现合作”教学的策略

“探究发现合作”教学是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当然,该种方式对学生的化学素养有一定的要求.这样的讨论往往会集中在几位学生身上,但是其氛围也往往会影响其他的学生.

在前面的现象分析中,钠块的运动,说明钠受到了外力,许多学生猜测有气体生成.但是在推测是何种气体时,氢气、氧气意见很不统一.教师此时也不宜马上说出结论,因为气体的推测又可以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推测未知物质的方法和思考的角度,远比直接呈现结论要好的多,学生受到的启发大,而且此时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

整个讨论过程,学生兴致高涨,思维活跃,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非常好.此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概括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就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 “问题探究创新”教学的策略

“问题探究创新”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将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环境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新的环境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讲解.

最后,在完成对钠的性质的归纳总结后,就可以留下一个问题:在小烧杯中加入10mL煤油和10mL水,将一小块钠投入小烧杯中,你认为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学生们再次掀起了讨论的.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让学生提及了,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最后用实验演示给学生看,使得答案接近或一致的学生非常高兴,进一步树立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

 三、课后反思

 1. 化学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这节课充分利用实验活动来进行教学,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2. 这节课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从引出问题、到呈现现象,从理解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亲身经历,感受颇深,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今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验同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设疑来探索结论,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过去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若能再创新的设立一些内容不很确定,无现成教材,学生有充分自由来组织和发挥的实验,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探索兴趣.如最后的小实验,你认为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则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我们的许多教学内容如果采用填鸭式,恐怕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将会大受影响.检测如我们换一种新颖的方式,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需求,根据有效教学的策略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进行了适度包装,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这样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才是真正的掌握,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