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三个阶段探究历史教学

点赞:3809 浏览:101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中国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本文追根溯源,回顾了我国自清末到现今的英语教学情况.

关 键 词 :英语教学;英语方法;历史溯源

西方语言包括英语的教学始于清末同治元年(1862 年) 创立的京师同文馆,教授英语、法语和日语.第一个外籍教师包尔腾(John S. Burdon),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丁韪良(W. A. P.Martin) 和爱尔兰人欧礼贤(Charles H. Oliven) .刚开始只招收14岁以下学生,后来招收入同文馆学习的人员大多为“满汉举人及恩、拔、岁、副、优贡汉文业已通顺年届二十岁以外者”以及“前项正途出身五品以下满汉京、外各官年少聪慧愿入馆学习者”.刚一开始只有10名学生但到了1887年学生规模达到120人.后来同文馆逐渐壮大成为一所高等学府,最终于1901年合并成为帝国师范学院.

按历史时间顺序,中国英语教学可以被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862-1922年

1902年中国教育体制经历了模仿日本的时期.英语教学从每周3小时扩大到每周8小时.教学重点是理解和翻译,很少注重口语.语法教学也是重点.教师使用汉语教学,英语文章的讲解也是用汉语.晚清学者马建忠1898年完成了汉语语法的第一部专著《马氏文通》.该书为存在3000多年的汉语学习提供了语法学习的大门.至此语言教学重视语法. 第一阶段使用的教学法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语法-翻译法,此方法覆盖日本和西方世界.语法-翻译法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核心.总的说来,这个阶段的英语学习强调语法是学习的手段和目的,学习语法本身就是学习英语.

英语教学三个阶段探究历史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语言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第二阶段1922-1949

1922年中国越来越对世界开放,“新教育制度”被推行.英国,美国教育体制被引入中国.教学计划,教学课本以及教学方法发生天翻覆地的变化.西方国家英语教学法,英语语言学被逐渐引入中国. 多样化的英语教科书和文学书在高等教育中使用,甚至中学阶段也使用.一些大的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大量地多次印刷来自英美国家教科书及中国学者编著的教科书. 中学中最热门的阅读书籍有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 f Robinson Crusoe, Stories from the Arabian Nights, Treasure Island, Tales from Shakespeare, Did Copperfield等.大、中学多数课本都是全英文版.这一阶段,除了几个专门教授英语专业的大学外,普通学校课堂教授时间被缩短到平均每周5小时.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说日常简单英语;为进一步语言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实践语言,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启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得学生能获得实际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视野;为以后实际工作中能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研究.这种直接的教学方式对过去语法翻译方式是种巨大的挑战.其基本的原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通过说学到说”.因此课堂教学只使用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学习和练习占主导.直到二战前的很长一段时期,这种直接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巨大深远的作用.需特别指出的是,建国前,为适应反帝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培养懂外语的革命干部,中国也创建了一批外语学校,如外国语学社(1920 ) 、上海大学(1922) 、延安外国语学校(1941 ) .抗战胜利后又在解放区创办了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外文系(1945 年) 、北京外国语学院(1949 年) 、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1946 年) .这些外国语学校中都开设有英语专业,为我国外语教育史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三、第三阶段是1949年后

这个时期前10年,语言教学经历了巨大变化.多数大学甚至是中学只教俄语.许多英语教师被重新培训来教俄语.教科书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还提供英语课程.50年代,英语教学被结构方法或描述方法所主导,其特点是课堂上不用汉语.整个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听和说上.教科书也根据级别编写.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不断的记忆和背诵来进行范例练习是核心.学生通过记忆和背诵英语无意识地学到了语法.从1964-1967年,中国初中没有英语课程,高中也是很少学习英语.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实际上,直到1970年才恢复初中英语学习但收效甚微.后来大学的英语课程也摈弃了语言学的一些原则和要求,以政治性为主.

语言与人类社会是不可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交际手段.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相反,没有人类社会也不可能产生语言.所以,语言研究必须联系人类社会、联系社会文化,即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语言.社会语言学打破了语言学界只注重研究语言形式的传统,着重从语言和社会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语言及其运用的规律,对我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叶崛起的一门新兴的语言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定义为:“研究语言和社会多方面关系的学科,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诸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等)的角度去考察语言.”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在于把语言看成一种社会现象,主张把语言放到其得以产生和运用的人类社会的广大背景中去研究和考虑.它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问题,而从语言的角度来探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考察语言的社会功能及语言结构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规律.自20世纪60年代,作为一门新的应用型边缘学科从英美等国家开始传播以来,社会语言学不断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借鉴和吸收理论和方法,从宏观的语言规划、语言态度、语言状况研究到微观的面对面交际的互动过程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宏观社会语言学以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分析语言在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反映社会差异的问题.它重点研究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城市内不同社会结构与它们成员所使用的语言及其变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社会语言学则从语言出发,认为社会力量是影响语言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语言的本质.它主要关注社会环境中具体的语言运用行为,考察社会成员之间在进行交际时语言如何发挥自己的功能与作用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关系到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信息论等领域的多科叉边缘科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教学基础理论与语言学密不可分,而在语言学的众多分支中,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语用学等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影响较大.英语是公认的世界语言,它的社会性突出了社会语言学对其的影响.在我国,许国璋、桂诗春等很早就注意到了社会语言学研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许国璋率先指出英语教学要对言语的得体性给予足够的重视;桂诗春等从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英语听说教学、语言学习者思维及行为方式的差异等方面进一步论述了言语得体性(即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总之,社会语言学研究与外语教学之间有着长久而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