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抽象的概念教学

点赞:28774 浏览:1321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但是它的存在形式却要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掌握概念的认识过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适当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使学生身临其境,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概念.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抽象;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1-0068-02\[作者简介\]柴莹(1972―),女,安徽省淮南市淮师附小洞山校区教师,小学高级.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但是它的存在形式却要依赖于感性认识.因此,实施概念教学应该从感知事物的外部属性入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薄弱,他们的思维往往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低.为了使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教学中,笔者充分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概念教学

学生掌握概念的认识过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就是说儿童的认识首先是从动作开始的.遵循儿童的这一认识规律,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概念.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时,课前准备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张若干,然后将纸对折,什么叫对折呢就是完全重合,没有多余或者缺少的部分,在理解了对折的基础上,再接着在对折后的纸张上画出简单的图案,并且是沿着中间没有开口的纸的部分画,画好后沿着画痕剪下,再打开,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时会发现折痕左右两侧的形状是一模一样的,能够完全重合.这时笔者告诉他们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加以运用.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还要给学生建立转化这个概念,为下一步学习自主三角形的面积奠定基础.课前笔者也是布置学生准备了不同类型的平行四边形若干个,情景导入后,要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学生有学习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他们大胆猜测出了面积,但是需要事实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于是学生们动手、动脑,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剪一剪、拼一拼,进行多种不同的剪拼最终验证了自己猜测.他们不仅尝到成功的喜悦,也由感性到理性,建立了转化的理念,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应用也有了较好的掌握.

以上,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中获得鲜明、正确的表象.然后,教师再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思考、探索,逐步脱离直观操作,最后归纳出抽象的概念.这样非常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和应用概念.

二、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概念教学

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教师适当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使概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如在给学生建立减法概念时,教师通过动画演示有3只小狗,走了1只,还剩2只,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就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等学到“学校养白兔和黑兔一共15只,白兔有8只,黑兔有多少只?”时,教师也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这也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另外,在建立“同样多”及“比多”“比少”的概念时,笔者也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来渗透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题型时,笔者先让电脑屏幕出现7朵红花,然后出现7朵黄花,让学生观察,红花和黄花的朵数.学生得出结论:红花和黄花同样多.最后,笔者再利用图像帮助学生建立“比多”“比少”的概念.屏幕上仍出现7朵红花和7朵黄花,然后点击屏幕,红花变成了8朵,这时让学生观察,什么颜色的花多了?比哪种颜色的花多了?再问:“什么颜色的花比什么颜色的花多,什么颜色的花比什么颜色的花少?”最后让学生口述: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大数比小数多”“小数比大数少”这一结论.通过看图提问题,学生根据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也为下一阶段学习应用题做好了准备.

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抽象的概念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笔者创设一个特定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引起学习的注意.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由于学校上周才进行了校运动会,笔者从校园电视台截取了本年级60米男子决赛的视频,最后定格在本班男生宋同学冲刺终点获得冠军的那一瞬间.这时笔者提问宋同学,你跑完这60米用了多长时间,答:“12秒多点.”“第二名比你慢了多少呢?”答:“1秒多.”那么1秒到底有多长呢?笔者让学生们看准备好的钟表,感受1秒的长短.1秒能做多少事情呢?同学们纷纷举例,笔者在电脑上出示找到的资料,让学生知道不能小看这1秒钟,1秒钟能干许许多多的事情,1秒能让我们班级获得比赛的冠军.这样不仅树立了1秒的概念,也让学生知道要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

用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使学生身临其境,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学生想象,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