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三部曲

点赞:27315 浏览:1296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学生阅读作品,应完全出于自愿,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要充分发挥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品味作品.

【关 键 词 】阅读;感知;想象;品味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繁琐分析、精耕细作之法以逐渐走向消亡.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呢?

一、激发兴趣、自由感知

学生阅读作品,应完全出于自愿,不能人为强迫,这和出于一定目的、在理智支配下刻苦攻读科学理论读物是很不同的.刘国正先生曾说:“阅读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积极性”.阅读兴趣是学生感知作品的先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须着力启发学生“好之”.初则萌发热爱的感情,继则求知的在胸中激荡,终则自觉进入佳文美什之境咀嚼品味.由于作品本身的特点,感知在阅读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作品形象的感受又是感知的基础.学生阅读作品,首先接触到的是作品的形象,学生只有把握了叙述描写对象的各种状貌后,才能引起更高级的心理现象.可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形象不如绘画、雕塑那样具有直感性,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丰,文化素养不厚,一开始并不一定能感知多少,但大多数学生能感觉到文章很美,这种直觉可以说是对作品的初感,我们应充分肯定.叶圣陶先生就肯定过这种初感:“不要以为小孩子不会看书,他们看书的本领大的很,他们不认识的字跳过去,看意思,无形中就吸收进去了.”所以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二、多方启发、丰富想象

阅读作品需要想象,离开一定的想象,感知是极其有限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但这种感知毕竟是浅层次的,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进行补充和丰富,使课文脑中有声有色的活起来.在阅读中想象表现为对形象感知有所发现和补充.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发展.”例如《天净沙秋思》作品直接描写的事物只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但诗的间接形象极为丰富,这就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抽象有限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可感内容丰富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画草图,设身处地想细节.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学生的思维发散了,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加深了.

阅读教学三部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体会情感、品味悟理

与感知、联想、想象相伴随的则是情感的体验和哲理的感悟.阅读过程是一个带有浓厚情感因素的激活过程,是阅读者对阅读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这种态度与人的活动、需求以及理想,亦即人的利害有密切联系,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地方入手,充分发挥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品味作品.例如:阅读《白毛女》选场时,可介绍当年上演时情景,学生的便会调动起来,教读《送东阳马生序》时,便讲了我当年的艰辛,于是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学生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情感丰富.这些情感色彩的烙印,在触动学生理智,改善认知行为上有微妙作用.这是教师的讲解无法作到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最为基本,阅读教学之功在于有计划、有目的的使学生产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读书愿望,主动积极的用眼睛和大脑感悟文字材料,练成读书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