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点赞:3600 浏览:124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新形式下开展语文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创新意识;任务驱动

新课改的实施及推广已有数年,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一部分语文教师.老师课堂上唱独角戏,既压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期下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一味接受的份儿而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份儿,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常言到:“教无定法”.这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努力探索语文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现意义.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在教学方法中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设问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般中学生认为,语文一看就懂,似乎没有什么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要用“问题”激发他们的认识.设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言,是觉悟的契机.教师的每一个高质量设问,就会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什么才是优化了的课堂提问呢?一是要有整体性.提问要围绕学习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二是要适度、适时、适量.适度是指提问应以实际现象或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程度的问题.适时是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并达到解惑的目的.适量是指提问要精简数量,直人重点.三要有启发性,这是优化提问的关键.教学中的启发式,不是简单的问答式,而是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课文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习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思索.四要有预见性.提问要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的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答复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的缺陷.五要有灵活性.在讲练读议诸环节中都可以提出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要灵活地穿插各种教学手段.

二、注重课堂上的分小组合作阅读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

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通过小组活动,使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了解对于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经历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在课堂上适当留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留白,就是讲课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有人提出,“讲课要顺畅,尽可能多讲、细讲,将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统统化解掉,让学生听起来顺顺当当,少碰钉子、少走弯路等”这是不是好的教学方法?我认为不是.首先,学生从这种课上获得的知识是轻轻松松听来的,不是经过动脑筋下功夫学来的,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固,对提高学习能力不会有很大帮助;其次,这种替学生想,“搀”学生走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学习既无味又无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文章,在课上通过学生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教学的一种新观念,即: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鼓励学生尽可能参与探索,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因材施教,注意照顾整体

笔者认为,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要注意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总不能让领悟能力强、消化知识快、步步领先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相对落后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培优辅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培优工作,主要采取与优生共同探讨对于名篇佳作的赏析和体会,以及对课外读物的有关知识学习,让其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引导拓展知识面.而辅差工作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前,引导其复习旧知识,以并进行知识的顺利迁移;课中,并注意利用巡视个别指导,给他们提供更多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课后,及时有针对性给与必要的个别补课,补课是课堂教学的继续,补课是教师的职责,补课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奉献.在教学中,随时记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常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帮助几个学生补上所缺的知识,帮助跟上集体的步伐.

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差异教学,能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