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点赞:28293 浏览:1316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概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无疑应随着学习实践及其理论研究的发展进步而发展和变革.资料和事实表明,9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对学习的研究取向逐渐从认知转向情境,并且认为“情境理论对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因此,中学数学教学的变革理所当然地要在认知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使数学教学中的认知学习与情境学习兼容并蓄,相承相济,籍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与认知学习观不同,学习的情境观从关注个体的内部活动,转向关注物理的和社会的场景与个体的交互作用.认为“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情境不同,所产生的学习也不同,学习受到具体情境特征的影响”.

一、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1.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前提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情感等都是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善于创设和谐、、平等、愉悦的开放式数学教学环境,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让学生感到亲切.不但不压制学生交头接耳,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大胆说,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充分发挥他们所具有的创新潜力,使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新发现和新观点提出来,供他人评价,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体验成功的快乐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有赖于成功,每当解决一道难题时,那种涌泉般的感觉简直难以言表.经常性的成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并且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加强.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一次习题课上,一位学困生主动上讲台板演解答了一道练习题,虽然答案及解题过程都不完美,但我以此为契机,对这个同学作了充分的表扬肯定,同时让全班学生掌声鼓励.此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纷纷踊跃探索和回答问题,学习气氛空前浓厚.教师要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业必须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请学生解决问题要因人而异,力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同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不遗余力地表扬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激发探究是刺激学生思维的灵丹妙药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窦时,才能激起思维的火花,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这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此,在新知识学习中,教师应善于刺激学生的丰富想象,激发探究问题的,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在心欲通而未能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关键之处,适当点拨,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感受.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情境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4.诱发学习动机是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

笔者曾经观看了一堂《黄金分割》的教学录像,授课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情境设计令人拍案叫绝!她首先出示同一个人不同的两张照片(分别穿高跟鞋和平底鞋)让学生观察,问学生:“哪一个身材好看?”并以电视屏幕的比例以及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应站在哪一个位置才能给观众以最好的形象等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出发引入新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求出“黄金比”,并让学生举出他们所知道的生活中运用“黄金分割”的实例,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最后,要求每个学生课外为自己的母亲写一双合适的高跟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怎么写作于生活.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同化和顺应这一思维过程得以水融,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在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数学,使数学趣味化;在情境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

二、情境教学理论的应用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已取得很大的影响,但是,情境学习理论目前仍处在发展进程之中.Driscoll(2000)认为,虽然在情境学习理论家看来,该理论在教育中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尚未“足够强壮”.笔者虽属情境学习理论的热情支持者,但仍觉得有必要对情境学习理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以期对情境学习理论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首先,在一些重要概念上存在着定义与使用不一致的地方,使得支持者与批评者之间的争论有“隔山打牛”之感.此外,“学徒制”在欧洲的历史传统中具有许多负面的涵义,学徒经常受到欺压与限制,在他们参与师傅的真正工作之前的许多年,只做一些最卑下的类似于仆人的工作.

其次,尽管现代技术给情境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说,知识与技能必须先打包呈现给学习者,这就导致高级思维技能不能很好地迁移.

再次,境学习面临着许多困难.第一,认知学徒制与抛锚式教学的目标不能与目前大多数标准化测验所强调的特定目标和成绩相匹配.对测验成绩下降的担心使得情境教学疑虑重重,妨碍了对情境学习理论的运用.第二,学校很少有真正的实践共同体,学校与课堂中缺乏情境学习理论所描述的共同体的文化(Carretal,1998).第三,情境学习理论要求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或者是学习伙伴,必要时甚至要向学生学习.可是,教师可能不太情愿放弃在群体中的中心地位,而学生也已习惯于教师把知识打成整齐的一小包然后再喂给他们.家长可能也会对教育发生太大的变化而抱有戒心.第四,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等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种时间与精力的消耗可能要大大超过可接受的标准.

最后,由于与环境和主体相关的变量经常发生变化,需要开发出新的研究方法.此外,由于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这可能带来一种危险,即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只与那些学习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再则,Baraband Duffy(2000)认为,目前比较流行的“贾斯珀系列”及其拓展性的“ART项目”(改善思维的专用多媒体平台)仍属于“实践场”(practice field)范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共同体,因而学生还无法形成共同体成员的身份.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22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