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教学

点赞:9625 浏览:432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叶素香(1963-),女,四川成都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培训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们德育课教学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困惑,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对德育课有“三不”即不感兴趣、不愿动脑、不会运用.从而出现了“两远离”,即德育课远离学生,学生远离德育课.究其原因除了受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外,咱们课堂教学的理念陈旧,方法呆板,教学过程脱离实际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为了顺应新形势发展,德育课教学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方面实现彻底的转变,与时俱进.

一、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课堂教学首先要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观才是正确的呢?

建国后,我们国家的教学观念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是双基教学阶段,这个阶段把教学的主要任务定位在了传授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2、智能教学阶段,也就是把教学的主要任务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3、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了素质教育阶段,作为素质教育阶段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要做到“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在双基教学阶段和智能教学阶段,准确地讲是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和被动的这样一种教学和模式.在这里呢,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一般来讲会出现:“教师教――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抄写――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命题考试――学生应付考试 ”.这两个阶段是封闭的,学生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阶段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互动的双边的教学活动,真正地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说,时代的发展,形势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的形势下,迫切地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在教学目的,教学主体,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实现观念上的彻底转变.

(一)教学目的观的转变

教学目的观应该实现什么样的转变呢?那就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目的上,要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培育智能,切实转到知、情、信、意、行这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上来.尤其是对于我们德育课的教学来讲决不能仅仅只把它当成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要做到知、情、信、意、行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观的转变 .

(二)教学主体观的转变

教学主体观也要实现彻底的转变.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老师在教学当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教学方法观的转变

在教学方法上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注入式”,“灌输式”这样一种封闭教学的方法,倡导实行一种学生自主探究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启发式”,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虽然说“启发式”教学比“注入式”教学确实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它仍然采用的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再问――学生再答.这样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答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学会回答老师的提问,而“学探式”,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思路就转变成为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尝试解答,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问式”.“学问式”与“学答式”是有明显区别的 ,也就是由原来的着眼点是学会解答问题,转变为“会学”.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是一个质的飞跃.

如何学会提出问题?这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篇文章中的一段话,想必对大家一定会有启发.“教授从兜里掏出一张一美元的钞票,高高举起,涨红了脸,大声说!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任何问题,我就奖给他一美元,等但没人举手,教授有点不耐烦了,不!应该说他愤怒了,他认为这是中国学生对他的不尊重,没有那一种知识是提不出问题的,难道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无懈可击吗?是你们压根就没有听课还是愚不可及,他的另一支掌头敲打桌面,课堂气氛很紧张,学生们吓坏了.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训练着双手背后,认真听讲,长大后开始记笔记,谁记得全、背得好,考试就得高分,提问通常是老师的事.他期待学生们还给他从授予学生的正确答案.是的,中国学生起码我们这一拨人在十几年的严格教育中,学会了如何对付老师的提问,可我们自己并不习惯提问,更不被许可反问,那样是有背师道尊严的.所以在美国教授晃动的一美元之下,我们有点不知所错,终于有几个学生举手了,我是其中之一,与其说我们真的有什么问题要问,不如说我们也有点生气,因为那一美元有点污辱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问了些什么似乎并不重要,要紧的是提问本身,没有人要那一美元.下课的时候教授的脸色好看了些,而我们也糊里糊涂的昂着头盘点着靠提问赢得的那一点民族尊严.”

这一段杨澜的亲身经历的一个事例,给我们从事德育课教学的老师来讲一定启发很大.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才能?如何去启迪学生的思维?迫切要求我们一定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实效.

二、 改革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实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都要注重教学实效.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注重实效呢?这里先明确一下,德育课课堂教学基本的评估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评估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即教学要体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2、教学目标要具体恰当,并且通过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得以充分体现.所以在教学目标方面,课堂教学基本的评估要求是:明确、具体、恰当、体现充分.

德育课堂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教学主导

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里面包括:教师的功底是否扎实,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否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是否恰当,教学媒体的选用上上否精当等这样几个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教学的基本功包括板书、语言、教态要过关,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善于启发,要教法灵活,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活动,教学内容要科学,准确,重点、难点的处理要恰当,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且选用要恰当.

(三)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这里包括: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在课上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运用旧的知识,积极探索获得掌握新的知识,并且开展协作学习,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要和谐,这是判断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内容,主要标准.


(四)是否教学有特色

即教学的设计要新颖,要富有创新精神,教学过程要独具特色,有实效性,有推广性.

(五)教学的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从教学的,师生互动,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内容是否得到落实,实现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等方面来判断.当然在这五个方面当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占的比重最大.

以上明确了德育课课堂的基本评估要求后,下面结合如何上好《哲学知识》“介绍”课谈点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精心设计上好”介绍“课:

我们说“介绍”课是入门课,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印象,非常重要.但是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介绍”课又是最难上的,最难教的.以哲学这门课的“介绍”课来讲,它的内容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理论.概括性非常强,如出现了世界观、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古代唯物主义等等,这一系列新的概念和一些比较深的观点.这些概念和观点严格地讲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哪一个人也不可能使学生完全理解,但是不出现,不涉及也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精心准备下大力气设计好.

通过灵活多样的导入新课教学方法,如可用事例导入、名言导入、谈话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入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这也是我们备课的原则,那就是学习哲学很有趣,学习哲学很有用.即通过介绍课的学习,学生不一定弄懂了多少哲学理论知识,但是通过这一课的讲解使学生感到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哲学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很有用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 创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汉语词典》当中将“模式”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教学应该有模式,但是应该不唯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一)、“三自一导”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逐步学会“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以“自思”为中心使学生做到“会读、会思、会求”.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就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主导作用,并且以学生的自己思考为核心,使学生做到了“会读、会思、会求”.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实现了双重的角色,也就是以自我为师,以书本为师,以同学为师,以老师为师.不在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的角色.老师的角色也实现了转变,那就是不再以讲课为主,而是以导课为主,老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指导、导向上.

(二)“四学一体”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预学、议学、导学、练学”形成一体.特别是在“预学”中注意:以趣话诱预学,也就是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来诱导学生,重视预习学习;然后老师给学生一个提纲引导学生作为预习学习,老师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帮助学生预习学习.通过一些评比,效果促使学生预习学习.“议学”常用的有针对性议学、穿插性议学、阶段性议学、辩证性议学、辩论性议学、演讲性议学.“导学”就是老师发挥引导、指导、组织、协调作用,然后通过训练练习,帮助学生认真学习.

(三)“三段五步”的教学模式

“三段”是指课前指导(预习)、课堂指导(解疑)、课后指导(练习).“五步”是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自主学习、师生双方互议、归纳总结梳理、巩固练习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置一个新的情境,提出问题,这样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进行解疑释惑,师生双方互议互动,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将理论观点概括抽象,最后巩固练习反馈.

(四) “学、思、用、三维立体”的教学模式

这个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1、构建主义理论,其核心是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创造者.2、布鲁纳的认识结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教学理论所关心的是怎样最好地教会学生想学的东西,它所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这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吻合的.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它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遵循着由特殊到普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也就是说在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再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学、思、用、三维立体”的教学模式的思路设计是:共寻素材,创设情境,师生双方共同寻找教学学习的素材,这样就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学,愿意学,然后议论探究,揭示问题.第三步启迪思维,归纳观点,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达到理论升华.理论进行概括,归纳总结梳理,动脑认真的思考,然后把归纳的观点联系实际升华思想,学以致用,分析具体的问题.这种设计思路就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再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逻辑思路. 在这些过程当中,乐学是前题,古人云:“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要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动力.通过创设情景 、共寻支材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善于思考是这个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迨”.学生只有善于动脑思考,不断地启迪他的思维,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乐学也好,善思也罢,最终落脚点是学以致用,会用是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知此时要攻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知识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真正的交融知识,发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