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深度

点赞:24816 浏览:1172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得透彻,学得明白”,一直视为课堂中师生教与学发生的最佳状态.不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什么样的策略,其根本目的就只有一个: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对重点一再强调,对难点如何突破,无非就是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学习,再配合习题练习,而习题的内容自然也是对重点、难点的考查,学生能解决,课堂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还不能解决,说明这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在策略上要重新设计.课堂教学中对重点、难点的偏爱,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它不是在开放学生的思想,而是在囚禁学生的思想.重点、难点,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具有难度的,可是经过教师执着的打磨,已经具有解决重点、难点的利器,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轻松地解决,学生是掌握了重点、难点,可是只有知识的积累,没有生成智慧,因为在整个教学发生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出疑惑的种子.

课堂上太注重方法,而不注重智慧,是当今课堂教学的通病,方法使思维狭隘,何况这些方法并不是学生琢磨出来的,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可是经验不能传授,只能靠自己去体验,课堂教学中缺少体验,是有效性真正的缺失.绝不能把有效性,停留在对知识层面上的探讨,掌握知识就是有效,这与把吞咽食物等同获得营养一样可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指组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本身,组织知识的能力才是一种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太注重方法的传授,应该要让学生自己学会产生方法.《渔王的故事》告诉我们,教给捕鱼的方法,没有真正体验,这些方法永远是个人的经验,是不能转嫁给他人的,才会让渔王的儿子们,在获得渔王成功经验的同时,却并没有掌握捕鱼技术.

有效教学的深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传授方法,只能在学生的记忆层次上产生共鸣,把一些杂乱的知识通过特殊的方法拷贝在学生这张看似无限大的大脑“硬盘”中,这时知识加方法产生的却是乱码.可是有了这些乱码有什么用呢?拿什么来整理这些乱码呢?方法只能把这些乱码塞进头脑并不能整理!整理乱码的源动力是什么呢?那就是疑惑.明明白白走出教室,是不会产生共振的,犹如生活在一个适宜环境中的生物,因为没有生存的压力,不但个体因为生活优越而孱弱,整个物种也可能因此走向末路.明明白白的内容,如蜻蜓点水般,并不能在头脑留下多少痕迹.只有疑惑,才能激起思维的浪花.有疑惑才会有思想,这是非常明了的命题,可是偏偏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肯承认和接受.

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产生问题.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因为疑惑提出自己的问题,哪个更为可贵?这是一个无可争论的结论.可有效教学有偏向“解决问题”为重心的倾向,解决问题的本身并没有过错,错就错在学生过于被动的解决问题,而没有主动地解决问题,更何况解决问题方法并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被方法的.“解决问题”本质上并没有问题存在,而是寻找标准答案,方法不过是寻找标准答案的路标.“懂了吗”是许多教师的课堂结束语,“懂了”是欲得到的声音,然后心安理得地走回办公室,教学就这样顺利的完成了,这是发生在学校教育中每天最为常见的一幕.如果学生说声:“不懂!”或许就是一声惊雷,教师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想要知道为什么?而是“连这个都不懂得”.课堂教学没有给疑惑留有土壤,那么方法就会独霸课堂.方法只是教学的配角,它不是主角,教学的本身才是主角.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总是想尽方法除掉疑惑,从而使学生没有习惯学会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把疑惑留到课外,本似于反刍动物的反刍消化,反刍是为了更好的消化,疑惑是为了进一步理解,可是教师对疑惑留到课外,却是非常忌讳,因为谁也不愿意沾上教学水平不高的高压线.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的疑惑,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为自己的一点面子而对它施以反作用力.

教师应该怎么样面对课堂教学中疑惑,首先要允许疑惑产生,甚至要支持学生带着疑惑走出课堂,只有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疑惑,并带走它,才会在课外对它进行探究,引发思考,这个过程就是最大的学习兴趣和源动力.学生并不缺少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中已经够努力在学习了,可是缺少释疑后顿悟式的学习.最为幸福的学习,就是不断地产生疑惑,不断地解决,正如宇宙之中,昼夜交替,才能使万物生长.当然疑惑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的疑惑,而不是“钻牛尖”.教师不但要宽容疑惑,同时也可要对疑惑具有一定的反馈调节,当课堂中疑惑泛滥时,教师要对疑惑做出负反馈调节,对其进行适度地调控,使其在不超越正常承受力范围内滋润教学.

把学生什么都教懂了,其实真的什么也没有懂.“知识并不一定是力量”,教育正是因为过于强调知识和方法的重要性,才使得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智慧的成长.教师要有勇气,给学生创造疑惑的机会和环境,不要在传授知识的方法上把学生挤跨,在方法的独木舟上教学,只会让更多的学生掉队,我们的教学内容太多,知识太杂,方法太繁,但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不多,疑惑本身就是兴趣的腋芽,只等着教师去除掉那方法独秀的顶芽,课堂教学真的应该要去除顶端优势了,给腋芽们有茁壮成长的机会.


把学生教的有疑惑,带着疑惑走出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因为它能产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