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写作教学的四个层次

点赞:30061 浏览:1415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写作教学,始终注意字、词、句的训练,强调以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这几种基本文体作为教学内容.本文就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层次进行初步探讨,从而弄清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的第一个层次――帮助学生弄清如何取得材料

没有材料,就无法写作.有主题找不到恰当的材料去表达,就谈不上有写作能力.“双手按白卷,两眼望青天”,是没有写作能力的表现.所以,写作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是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材料.

丰富的写作材料首先来自作者的生活,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锐敏的观察,富有个性的体验、感受,再通过文字的表达,常常显露出一种“言他人所未言,道他人所不能道的”的“新”意,让人读后耳目一新,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高玉宝》一书大概可以给我们这种启示,高玉宝没有去寻章摘句,没有去研究巴尔扎克,但是,他打开了自己的知识宝库,难以忘怀的往事就历历在目.所谓“修辞立其诚”,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大概说的正是这一种情况.基于这一点,每一个中学生都可能围绕故乡、亲人、童年这三个题目,写出有他们独特感受的动人文章来.不少老师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启发了学生,鼓励了学生,使他们树立了信心,找到了途径,从而使文章越写越好.忠于生活,源于生活,中学生用“大实话”写的日记,常常比一般性命题作文写得更动人.我们老师又常常利用提倡写日记,提高中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培养了中学生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习惯,于是,我们常常把“生活是源泉”这个文学创作的原理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来,从而解决了材料来源问题,打开了写作教学的局面.


写作教学的第二个层次――帮助学生牢牢地掌握“要素”

有了材料,文章就好写了.但是,一位同学在写《学习雷锋的意义》时,他写了以往他不大关心集体,也不关心同志,读了雷锋的故事,很受教育,接着写了自己做的一件一件的好事.这里有描写,有叙述,有对话,有心理活动的剖析,最后,用“学习雷锋意义真大啊”点明主题.作文交去后,评分很不理想.观点,正确;题材,取之学雷锋.问题何在?文体不对,未能充分表达命题重点.换句话说,这位同学作文中给人强烈的印象的是时、地、人、事,而不是论点、论据和合乎逻辑的论证.也就是说,未能体现出命题中所要求阐明的“意义”.这使我们看到要素对体裁的影响之大.

作者有了材料,有了表达的需要,要写出有文体的作品,下笔时所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写作的要素.要记叙就要交代时、地、人、事;要写一个人,不可能不写人的活动,这就是事;事件的出现,总和一定的时空关系相联系,这就一定要写时间、地点来.

有了材料,能掌握文体感的文章大致就能写出来了.当然,不是说这样写的都是好文章.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对记叙的要素已是“人人皆知”了,所以,记叙文是初中学生的“拿手好戏”.由于幼稚,有的记叙文是“流水账”,但只要记叙的要素齐全,“流水账”也还是记叙文.

写作教学的第三个层次――文体的开头、结尾和基本结构

既要作文,就必然有开头,有结尾;如内容比较复杂,那么,一段一段的文字、一层一层的意思,就存在一个衔接问题,这就是过渡.开头可以描写,可以叙述,可以设问,虽不一定篇篇开门见山,但也不能离题万里.收尾无非或回应前文,总结全篇;或围绕中心,略作引申.这里也有一条规则,就是突出本文中心.所谓过渡,无论顺接、逆接、递进、转折,都是旨在使人看出发展变化中如何保持了思路的流畅,前后的一贯之迹,有意地推敲,可以增添文字色彩.初学作文的人,虽不知上述各点用途,但它仍然存在于文章之中.因为,它是构成完整篇章的必然内容,是正常思维的自然形态.

基于不同文体的不同功能,除了内在的要素有所区别外,行文结构也各具特色: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形式.就记叙文而言,以时间的推移为准的顺叙是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其次是倒叙和平叙.

对上述三个层次略作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都是写作时包含于文体本身的应有之义,而不是作者的自由创造.借用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这一切实际都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识,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所谓“一般的”,应是能恰当地寻找材料,正确地运用要素,通过基本结构写出有一定文体感的,观点正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且有中心的文章.

试写作教学的四个层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写作教学的第四个层次――表现手法

作者能写出“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后,必然追求在写作中更完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作者在写作构思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表现手法并加以借鉴显得十分重要.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中,作者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人称.《一件小事》中发生的事件,是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使人感到倍加可信.高玉宝写自传小说《高玉宝》,却选用第三人称,摆脱了时空关系带给主人公认识上的局限,为作者从多方面反映那个时代提供了方便.莫泊桑《项链》则是以一串项链为全文线索,展示了路瓦裁夫人在虚荣心的促使下,怎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虚掷了一生.在讽喻性的记叙性作品中,最常用的手法是借景(物、事等)抒情.例如,我们人人熟悉的《白扬礼赞》、《风景谈》即是.还有象片手法,如高尔基的《海燕》,鲁迅先生的《秋夜》,也是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的.总之,手法之多样,但时时翻新,举不胜举.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