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生的教学”刍议

点赞:28186 浏览:1316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适合学生的教学”是在反思课堂教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教学只有适合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学生,特别是适合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的学生以及城市中下层和底层的学生时,才是真正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教学要适合学生,需要减少外在控制,为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扫清障碍;平衡学校利益,为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奠定基础;赋予教师权力,为实施“适合学生教学”提供保障.

[关 键 词 ]适合学生的教学;新课改;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9-0027-04

[基金项目]2012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特级教师长效引领研究”(CX2012B172).

[作者简介]韩维东(1977―),男,河南项城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来,“适合学生的教学”便成为教学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2012年高层论坛的主题即为“适合学生的教学”.“适合学生的教学”何以成为一个问题?教学要适合哪些学生?教学如何适合学生?这些是目前困扰我们的急需回答的问题.笔者拟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使大家对“适合学生的教学”有更清晰的认识,为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提供参考.

一、“适合学生的教学”何以成为一个问题

我们为何提出“适合学生的教学”?难道我们当下的教学不适合学生吗?不适合学生的教学还是教学吗?以前的教学都适合学生吗?这些是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适合学生的教学”,即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具体表现为教学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等.适合学生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要适合学生,而且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亦要适合学生.中外教育史上有不少大家提出蕴含“适合学生的教学”的教育思想.譬如,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孔子的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原则等均强调教学要适合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而且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了这一理念.实际上,“适合学生的教学”是我国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都在探索的教学诉求,是一个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但是否可以说以前的教学都适合学生呢?回答这一问题,着实有一定困难,因为“适合学生的教学”一直是教学的理想目标,教学往往是在“不适合―适合―不适合―适合”的反复、渐进过程中得到改进.因此,具体到某一时期,教学只能是在一定的限度内,在现实基础上做到接近“适合”的状态.如此说来,“适合学生的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的追求,而不是绝对的事实.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却有把课改前的教学视为“不适合学生”之嫌,因为,课程改革前的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国在2000年发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改革之初,各种极具诱惑力的理念着实让教师耳目一新,大多数教师亦对此满怀憧憬、激动不已,但后来发现教学改革不顾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强制推行的策略,形式主义现象在课堂上时有出现(有研究者认为中小学课堂的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四个满堂”,即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四个虚检测”,即虚检测地自主、虚检测地合作、虚检测地探究、虚检测地渗透)[1],从而使教学发生异化,不适合学生的低效教学日益凸显.在当前背景下,谈“适合性教学”主要针对新课程改革基于教学实践中的“不适合”而又重陷“不适合”之状况.“适合学生的教学”是以生为本、追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它已成为当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问题.

“适合学生的教学”刍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教学要适合哪些学生

如果问“教学要适合哪些学生”,这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不言而喻的是,教学当然要适合所有地区、所有班级的所有学生.但由于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贵族化”倾向[2],明显有利于上层社会的学生所在学校的利益,而广大农村以及西部边远地区的学校甚至一些城市底层的学校却处于新课程改革的边缘地带,若一味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实施教学则难以适合这些地区的学生.因此,只有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的学生以及城市中下层、底层的学生获得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时,才可以认为我们的教学是“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教学要适合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的学生

课程改革的推行需要政策的引领.“凡是政策,必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政策的价值取向,表明了此项政策倾向于照顾哪些人的利益,倾向于将与此项政策有关的社会实践引导至哪个方向.”[3]160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表明,课改倾向于照顾城市学生的利益,教材符合农村及西部边远地区实情的内容偏少.另外,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短缺,师资队伍不稳定、质量不高,课改资源匮乏,教育观念严重滞后,教育评价体系单一等,这些使农村教育边缘化问题更加突出[4].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的学校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的教学很难适合学生,以至于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的课堂教学情况遭到该区众多一线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的批评.“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必然成为空谈.”[4]所以,教学首先要适合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的学生.

(二)教学要适合城市中下层和底层的学生

有研究者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并据此把中国当代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五大社会等级[5].我们不难看出,社会阶层和等级的划分并不以城市和农村为基础,社会中下层以及底层的学生当然包括以上所说的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的学生.然而,为了生计,不少农村家庭已经流动到了城市,有的家庭已经进入社会中上层,但仍有不少家庭还处于社会中下层和底层.由于经济等原因,这些阶层的子女和城市中原有的中下层、底层人员的子女只能进入各方面条件均有待改善的学校.我们的教学也只有考虑到此类学校的实况,适合这些学生时,才可以称其为“适合学生的教学”. 三、教学如何适合学生

近期,刘庆昌教授[6]和黄忠敬教授[7]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适合学生的教学”.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从教学论的理论高度研究了教学如何适合学生.本文基于政治学的视角提出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一)减少外在控制,为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扫清障碍

控制(control)具有支配、调节、抑制、管理等含义,从其本意上讲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结果进行调节、引导和管理的行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8].教学中同样存在着控制,它对教学起到调节和引导作用,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受到的控制过多且控制方向不一致时,教师往往会顾此失彼.譬如,现在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受到双重控制:新课程改革的软控制和考试(特指中考和高考)的硬控制[9].这里的软硬是相对的,在考试改革和教学改革不同步时,教师的教学有一边倒的倾向,主要还是倒向考试那边,“应试教育的强大势力不动声色地销蚀了课程改革的美好愿景”[10].这是阻碍教师,特别是弱势地区的教师,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使教学适合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国家需出台与新课程理念更相符合的考试评价政策,进行考试评价改革,减少考试对教师和学生的控制力度,为教师,特别是弱势地区的教师,真正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扫清制度性障碍.由于著名高校每年在各省录取的人数有限,不少学校出于对学生“命运”或学校“前途”的考虑,利用业余时间违规补课.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以及城市底层学校也不甘落后,挤时间为学生补课,这是进一步加重学生负担而又阻碍教师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又一障碍.要使教师的教学从“适合学生考试的教学”真正转变为“适合学生的教学”,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一致,进一步规范和监督学校的行为,建立以减轻学生负担、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为本的制度.唯有如此,方可减轻对师生,特别是对弱势地区师生的控制,为教师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铺平道路.

(二)平衡学校利益,为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奠定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情况差异较大,特别是在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课程改革中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政府对新课程改革重视不够,领导不力;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经费、课程资源配置和开发不足;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仍然薄弱;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亟待进一步加强等[11].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同等的标准和尺度,必然造成结果的不平等”[3]186.这就损害了农村和西部地区以及城市底层学校的利益.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12].在课程改革中,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利益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缓解利益冲突已成当务之急.为了平衡利益,“也就是说为了事实上的平等,形式或规则的平等必须被打破”,“要以一种不平等为前提,即对先天不利者和有利者,使用不同的标准和尺度”.[3]186换言之,教育部门要尊重地区和学校差异,对弱势学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不同时代、同一时代下不同的学校对“适合学生的教学”之“适合”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这些具体体现在课程知识、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因此,弱势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统一要求下仍要对课程知识、教学方式等做出适合本校的取舍,因“材”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需”制宜[13],因为教学活动本身有它内在的规律,必须依照规律办事,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另外,为了平衡利益,政府还要加大对弱势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比如,加强领导、增加教育经费、提高师资质量等,为弱势地区的教师探索“适合性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赋予教师权力,为实施“适合学生的教学”提供保障

权力是组织或个人“对内和对外的影响力或控制力”[14].新课程改革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依靠权力强制要求教师按照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这无疑是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剥夺行为,权力的被剥夺意味着自由的缺失,“在不少地区,教师实际上缺少按照自己的设想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的自由”[15];同时,很长时间以来,新课程改革也剥夺了优秀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引领,共同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的权力,实质上忽视了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与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16],主要依靠培训来提高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但由于培训缺乏普及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多一线教师迫于压力,会在新旧夹缝的迷茫中对新课程改革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抵制乃是为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实现主体利益而进行的斗争.新课程改革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与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实行教学控制与权力剥夺不无关系,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为实施“适合学生的教学”提供保障,教育管理部门要赋予教师权力,不仅要赋予一般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尝试“适合学生的教学”的权力,还要赋予特级教师长效引领的权力.教育管理部门要以不同的形式聘请特级教师或优秀骨干教师,使他们对本区或本校教学进行长效引领[17],以引领团队教师共同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并结合课题认真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然后,逐步推广教学研究成果,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从政治学角度考量“适合学生的教学”问题,可以让我们从更宽广的视角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这对我们追求、探索和实施“适合学生的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91;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9.

[6]刘庆昌.对“适合学生的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8):15-19.

[7]黄忠敬.什么是适合学生的教学[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9):35-38.

[8]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00.

[9]吴康宁.课程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98.

[10]史晖.课程实施落差的表现、成因及其消解[J].中国教育学刊,2012(4):43-46.

[11]王嘉毅,赵志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0(11):25-30.

[1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7.

[13]张世明.公开课应向常态课理性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2(7):87-88.

[14]俞可平.政治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

[15]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16]袁彬.特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绊脚石”吗?[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3(Z2):23-24.

[17]刘要悟,韩维东.特级教师长效引领实践要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2(8):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