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

点赞:4809 浏览:179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归纳了物理概念教学的7种方法:利用生活经验,导出物理概念;排除经验干扰,形成正确概念;运用直观现象,形成理性认识;利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寻找内在联系,类比得出概念;利用现代媒体,再现和深化概念;及时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概念.

【关 键 词 】初中物理教学 物理概念 深化概念 巩固深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18

物理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和本质特征的概括或描述,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许多同学常常用机械记忆的方式背诵定义,以为“背得出”就是“学懂了”,其实这是学习物理概念的一大误区.只有掌握了物理概念的实质,并能灵活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学懂了”.那么,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如何使学生真正“学懂”物理概念,是搞好中学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初中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这些概念反复出现在许多定律中,使用频率较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分析现象,逐渐掌握物理规律,进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物理概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搞好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问题.

一、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一)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和成功的关键

物理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揭示了物理这门学科的内容,形成了物理学科的体系与结构,体现了物理学科存在的价值.物理学包含的内容大体可分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的应用.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应用的基础,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学生对电压、电流和电阻这几个概念搞不清,那就无法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更谈不上正确的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实际解题计算了.如果对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这几个概念掌握不好,对于计算压强的题就也会经常出错.

(二)学好物理概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最好伙伴.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与理解能够激起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就能增添其进一步探究并学习物理的动力.在物理学史上,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只是出于兴趣爱好才潜心研究物理,才如痴如醉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物理概念的教学方式选择

(一)联系实际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前两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很受学生欢迎,效果也不错,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生动的实验吸引了学生,一些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而有些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实验表象,限于自身条件无法深入下去教师此时此刻就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应积极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例如,在教学相对运动的概念时,两辆汽车以同样的速度向相同的方向前进,彼此互为静止学生在多媒体看到这个演示,往往注意到了汽车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参照物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相对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如果教师建议学生两两做公交车回家,两人互为参照物,那么联系概念,学生就很好地掌握相对运动的实质.又如,在教学惯性这一概念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公交车刹车加速时乘客的反应时,学生很容易因为爆笑而忘记了要学习的内容这时教师应适时进行角色置换,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坐公交车的经历,这样就能把物理概念运用于生活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注重概念比较防止学生概念混乱

学生学习概念时最害怕遇到相似的概念,而物理学中类似的情况却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应该随时根据新的内容进行旧概念的比较复习,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概念混乱的状况,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比如电功电热计算公式形式相同,学生很容易弄混这时教师要进一步解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直至联系到能的转化和能的守恒定律,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又如,教师可将重力和压力热量和热能做功和功率等等相似概念及时加以归纳,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内在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概念.

(三)借助先进的信息科技技术

对于一些无法带入课堂的实验或者生活场景,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引入多媒体进行授课.例如,在教学弹性势能的概念时,实验中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容易看到,教师就可用多媒体动画将其用慢镜头展示,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弹性势能的概念.


(四)利用生活经验,导出物理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恰当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日常生活中导出物理概念,可以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例如,在进行压强、摩擦、惯性等概念的教学时,就可利用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事例,逐步导出这些概念的基本含义.

(五)排除经验干扰,形成正确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许多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但其中有些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片面的或错误的经验往往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如人们习惯上认为摩擦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用力推物体但物体没动就认为没有摩擦力;物体受力才运动;只有浮在液体上面的物体才受到浮力等,这些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轻易改变.因此,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就得设法排除这些片面的或错误的经验干扰,而排除这些干扰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实验.通过实验演示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不仅能有效地排除片面的或错误的经验干扰,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自主地向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转化.如讲大气压的概念时,我曾将一个剥去皮的熟鸡蛋,置于较鸡蛋稍小的装酸奶的玻璃瓶口上,稍后拿下鸡蛋,将酒精棉球点燃投入瓶内,燃烧片刻,待瓶内空气稀薄时,再将鸡蛋放在瓶口上,结果出现了令人惊异的现象,鸡蛋慢慢地没入瓶内.这个小小的实验,不仅排除了大气压不产生力的错误认识,而且引起了学生对大气压的浓厚兴趣,吸引学生进一步探寻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