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教学教学模式

点赞:17465 浏览:801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现在全球经济合作体制的不断改革升级,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的扩大.市场体制的改革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设计人员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突破传统,教学理念需要推陈出新,结合世界的先进教学理念,为我国的设计文化体制建设不断的输出新型的全面人才,文章对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教学的核心、创新教学的过程及创新教学的实现手段等进行了探讨,提出建构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创新

0 引言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不断地变革更新的产业.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为其提供了优越的外部发展环境.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结合我国的现阶段实际教学体制进行深化改革,使得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成长为实际的优秀创作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使艺术设计教育融入新经济的浪潮,并领先于时代的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走艺术教育创新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任务.每一位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工作者都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真正意义上适应时怎么发表展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

1.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现状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获得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一定成就.可是,因为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相对其他国家发展较晚,其真正与世界接轨也仅是近二十年来的事;并且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较迅速,所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缺乏与企业的联动机制

在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体制中,教学的主体仍没有立足于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根本,仍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仍然还是孤立式的学院教育模式的延续,实行的基本还是封闭的学校教育,学生的学习实践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动结合机制存在着普遍的欠缺.学校人才的培养与用人单位有效信息的沟通基本割裂,其单一的学生实习制度使学校在专业的本质属性上难以完成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果是导致学生难以获得相关的经验.

1.2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从根本上讲仍是美术型教育

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仍没有摆脱美术型的教育现状,没有完全进入现代型的艺术设计教育,更无从谈起说它是一种未来型的艺术设计教育.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用美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所谓的艺术设计教育.


1.3 办学理念相对落后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理念一直相对较落后.我国高校虽以规模扩张的精英教育方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但这种模式只限于数量上的扩张,其办学理念并没有实质的改变,强调的仍然是精英教育的运行模式.一方面企业难以加入学校的学科建设的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学科化特征也较明显,专业学术化和基础性都明显太强,专业教学与企业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单一的实习制让学生达到获取工作经验的行为,事实上,在此过程中往往只有学生单向的练习,学校并没有真正地参与进去,所以学校很难实现企业对学生要求的培养规格.

设计类教学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设计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设计类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伯利(Cubberley)认为“优良教学”就是培养有效的学习习惯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创造力的培养正是其中的核心.首先,需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论基础有系统而透彻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广泛的多学科知识积淀,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其次,要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再次,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及时获取信息并快速反应的能力.卡伯利的这一理论对于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有很多启示.

2.1 设计类教学实现跨学科的深度合作

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应用型学科,将现代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设计创作过程,把设计艺术与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结合,已成为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艺术设计人才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人文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还应包括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艺术设计的特征决定了其教育的跨学科和综合化要求,既要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又要促使其广泛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各专业之间的融合与交叉,使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增大,使小设计学科成为跨学科综合化思想指导下的大设计学科.为此,可以开设选修课,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学科、不同流派、不同导师和设计师的教育理念、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跨学科综合化培养,使学生更多地掌握艺术设计的科学化程序,培养理性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更新现行设计专业教育内容与方法

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基础课的定位与起点仍然设在石膏像、人物、静物写生的内容之上,并且试图通过这方面的严格训练来构建学生的造型能力与理解能力.其次,专业基础课与今后的专业核心课程相脱节,而事实上,学生对于石膏像及模特儿的表现,大多数是停留在自然模仿的阶段,结果只能是用静止的眼光与机械的方法来认识和改造设计对象.这种教学模式直接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加一些设计性的创意、实践性的创造课程,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热情.

2.3 创新教学的实现手段

数字媒体技术的涌入给艺术设计带来了革新,逐渐成为设计表现的主流,它使设计过程变得更迅速和便捷,设计创意能更轻松地得到展现.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来说,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来扩展学生的业余课堂是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一方面,由于技术的迅速老化和有限的个人教学能力,我们不能指望教师掌握所有的技术操作,这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在十几年的传统教育影响下,已经逐渐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对课程的学习仅限于教师讲课的内容,面对不断变化的技术,被动式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教学要教授给学生扩散化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注重技能的训练.

2.4 创新教学的过程

在教学模式上,以往典型的设计教学模式是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这三大块内容,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若干自成体系的课程,这种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相当的完整性.但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设计重新走向综合时,这种模式已成为培养具有综合性创造力人才的障碍.综合性的实践课题是以课题教学来代替以往的课程教学.通过实践,有机地将设计所需的知识系统地教授给学生,并使其在实践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得到消化和吸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专业创造力的教学目的.实践课题教学不仅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也注重设计过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尤其是包括市场调研、模型制作、工程技术、市场推广等在内的实践性环节.设计教育的实践课题不仅是消化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整合专业知识并使之更加系统化、增强应用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