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高效的朗读教学

点赞:18124 浏览:822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的基本要求是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分散在课文中进行、亦可以集中进行训练,不论采取怎样的形式,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水平,

进而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如何开展高效的朗读教学,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严格朗读要求,做到有法可循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以中学生为例,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的读,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读音读正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或重复字句.流利地朗读,就是读的熟练,通顺流畅,节奏自然,速度适中.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在体会诗文思想内容,与其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重音速度停顿等表达出来.关于朗读技巧,如重音、速度、语调等要慢慢体会,用心琢磨.应该让学生了解重音是用声音来突出重点.朗读的速度应根据文体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朗读标准,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以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而推动学生朗读水平的整体提高.

朗读最重要的又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而,我们应通过不断的练习,让学生来感受不同的意义该通过怎样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和学生做这样的游戏:出示一个句子,请不同的学生来读,看谁猜得准他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你过来”这个句子就有很多种朗读方式,分别表达着不同的含义.有高兴时的语气,伤心时的语气,着急时的语气,愤怒时的语气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们知道了在什么时候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这样朗读出来的效果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感情等等.

二、强化具体指导,发挥示范作用

(1)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有路可循.首先教师要下苦功来,按要求朗读好每一篇课文.在指导学生前做到胸有成竹.其次,教师要以强大的朗读表现力去渲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课文,老师要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通过范读让学生有了形象具体的感知,如果只告诉他们要读得高兴,或悲伤等他们就很难把握尺度.的《沁园春?雪》评说古代帝王一节,要读的先扬后抑,略带讽喻,讽过重则有骄傲自负之嫌,无讽则不能彰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主题.诸如此类,学生很难把握,教师的专业引领尤为重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同身受,有法可依,才能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2)明确具体要求,让学生自我完善.学生朗读,教师都要在读前提出具体要求,读后按要求检查,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并指导他们认真改正.诸如学生朗读中常出现的丢字,添字,一字一顿,读破词句,重复,拿腔拿调等现象,教师要做具体分析,并予以具体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懂得怎样才是正确的读,流利的读,有感情的读,促进他们按照课文的要求衡量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他们主动争取读好的积极性.例如:光未然的《黄河颂》朗读的总体要求应该是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对具体的诗文又要仔细揣摩,用心领悟“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音,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的铿锵有力.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则要读的轻慢舒缓,略带沙哑,以表现诗人别离康桥的眷恋和哀愁.

三、灵活选用形式,强化多种训练

在朗读训练中灵活选用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一般可选用下列形式1范读,2领读,3齐读,4个人读,5分角色读.也可开展朗读比赛,在比赛中鉴别优劣,取长补短.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朗读,提供他们展示个人才艺的平台.朗读的方式和教师指导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选择哪一种方式要服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要防止单纯追求多样化的现象.因为不管采用何种朗读方式,都应是学生情感的自然渲泄,要在感悟中去朗读,在朗读中去感悟,通过感悟提升朗读,通过朗读加深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物我合一的境界,发挥朗读的真正价值.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活跃课堂气氛,把握作品内涵.如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全诗有四个小节,分别写祖国的贫困、落后;痛苦、追求;新生、希望;富饶、自由,可分四个角色朗读.先让学生试读,看谁对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把握的最好,然后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再读,学生自然会读出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再一点男女音色的不同有助于强化朗读效果.

怎样开展高效的朗读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源地.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因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的想象、联想,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

五、深刻感知课文,做到读悟结合

朗读应该建立在感知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意境的基础上,一篇文章或慷慨激昂或轻慢舒缓,或悲戚深沉或自由快乐都会左右读者的感情.就像音乐作品一样,作品的思想内容往往决定它的旋律和基调.我们经常会见到歌曲的前面会有“深情地、缓慢地”或“高昂地、欢快地”等字样,它就是歌曲的感情基调,而这一基调源于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学生朗读应该充分感知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揣摩文章的感情意境,与文章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方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和音质,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教学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郭沫若的《屈原》写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直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都表明这一形象是民族灵魂的化身.因此《雷电颂》的教学,要调动学生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作品的意象催生着你,作品的主题召唤着你,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读出屈原内心的一腔怒火,感悟作品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基调,再现一个民族灵魂的精神丰碑.

六、开展读后评议,促进相互发展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反复的刻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对症下药,注重循序渐进,长期培养.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要有效指导,丰富学生朗读的技能技巧.要合理练习,巩固学生朗读的效果,使朗读因素有效整合,逐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