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美术教学

点赞:31805 浏览:1528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10-01

试美术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课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学生的其他素质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美术教学目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修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注意到美术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训练,强调了以艺术观教育为中心线,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和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美术课教育内容比较广,不论是基础知识课,还是欣赏课、手工制作课,审美教育应是贯穿始终,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审美活动.当然审美离不开德育,离不开双基训练.自然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现的,艺术美是自然美的创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创造能力,是美术课的主要任务.只有平日中善于观察,善于辨别美丑与真伪,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优秀作品的欣赏、手工制作艺术品、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造型训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及对智力开发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点为:人类在自己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只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也要按照美的法则来塑造自己.这一美学观点,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课的美育作用,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相信随着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美术课的教学一定会克服临时困难,在实践素质教育中发挥出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常会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仅靠抽象的语言,容易使学生畏难而退,思维抑制,甚至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需要教师以直接而感性的方式介入到学习当中,如应用学生的现有材料,帮助学生逐步改善其作品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作品,应用多变的思维,多角度地寻找创作的新点.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绘画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形式、情感符号、情感表象活动.在绘画艺术教育中,施教与受教双方都不应该仅仅是理智交流、冷静的对话和枯燥无味的示范与模拟,而应当是动情观照、动情体验、动情制作,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得到宣泄、抒发、净化、美化即艺术形式化."美术教育不是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生动活泼感染动情的交流形式.

1.给学生的诱导对学生要有发展性

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造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地方,就是出佳作的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要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要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和创作的冲动.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历史、文化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根据课题选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去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动机与内涵.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电影、电视、录像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我国的一些民间艺术,有许多制作技法已经面临灭绝的危机,更需要让学生去了解,甚至也可以请一些艺术家或当地的艺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演示,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地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注重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你身边.绘画作为一种美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才是美术课最终的学习目的.


2.给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要有指导性

教师对学生要有评价,教师对学生要会评价.老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吸收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技能.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心情也就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思想活跃,信心十足,表现出强烈的创造和热情.在同学 们放松的同时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单纯的优、良、中、差对学生无大益,可以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有机整合,从外部主观评价转向内部客观自我评价,从离散性的最终评价转向连续性的过程评价,并以此为评价思想创设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要大胆探索创新型的评估和测量方式,

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意识,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不但要掌握评价的尺度,更要讲究评价的技巧,既要让学生感知自己创作的缺憾,又要让学生感知自己创作的发展潜能."表扬胜于批评",这是教育者的共识,美术教育也要谨记这一点.

有些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美术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有着一种畏难心理.他们认为绘画特别难,画出来的事物不像,只追求的是像与不像,不是讲究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美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美术,喜欢上美术课,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否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因地制宜,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和游戏、最感兴趣的话题;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身边入手,通过装点自己的居室、生活学习用品进而深入到课堂美术学习中.

审美创造不可能凭空进行,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都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周围现实事物、文艺作品等的审美能力.此外,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应该与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紧密结合,与其他各类素质教育共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