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点滴

点赞:9914 浏览:433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切实做到高度重视重点指引,让语文走进生活,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 新课改 教学探讨

不知从何日起,语文教学已成定规:每上新课,布置预习,先说背景,再叙作者,范读课文,释词注音,分段解析,归纳中心,总结特点,完成作业,整理笔记,以备考核.这套教法自是先前专家学者从教总结的精华,可取之处很多.但不用讳言,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化,不适应现实之处也在所难免.

一、偏重面面俱到,忽略重点指引

中学语文教科书上的篇章,自是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杰作,但无论如何好的文章,有其长处,也难免有自身的弱点.即使无弱点,也不见得方方面面都需学生学之、通之,方方面面俱学,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则其重点而教之,选其优点而学之,该是教和学得法的关键.至于那些可有可无、可强可淡之处,省之、淡之,是为上策.可惜现行教法,千篇一律,环环不断,教师抱着参考书往下灌,学生无所用心往本上抄,长此以往,怎不生厌.我觉得无重点的面面俱到,仿佛是一大桌天天见面的没有变化的山珍海味,难说不好,就是调不上口味.

二、偏重模板教学,忽略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点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偏重考试教育,忽略学生情感

(一)情感是人们内心感情和态度的表露

情感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创造和利用积极有利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古人说:"人情者,礼仪之田也."(《礼记》)情感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理解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还能产生共鸣──学习语文的愿望和热情.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信任时,必然会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对教师的热爱和依赖感,使他们乐于接近教师,当然也就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差生,教师更应用爱去感染他们,使他们能时时感受到老师更应用爱去感染他们,使他们能时时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学习语文的自信.

(二)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趋于稳定阶段.不同的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表现和需要大不相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对其仔细观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热情鼓励他们多开口说语文.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时候,要把握时机多给他们获得成功表现的机会,并多给予表扬,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而对于外向型学生要给他们充分自我表现机会,保持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对他们要提出更高要求,对他们的缺点可以公开批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和利用个性中积极的情感因素,如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信心,使用语言时不怕犯错误等,它们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穷的力量.

那么怎样改变呢?更新观念,尽快树立中学教育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的怎么写作观点,提倡"百花齐放",力争"推陈出新",光大"合格加特长"、"优质加特色"的因人施教法.语文是最不受拘束、最生动活泼而又最丰富多彩的一门学科.我们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拘泥于课文本身的讲解而放不开手脚.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不拘一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别开生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实效,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从课本出发,深挖内涵,发散思维,让学生学到书上有、书上还没有的有用知识.如此不断求活求实,以变应变,自然就不再会是进退维谷胡同窄,而是左右逢源天地宽了.


布置预习时,我要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原文意思回答"为什么要选取此课为初中学业的语文第一课."这完全出乎意料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自觉地查字典、翻注释,相互切磋,钻研课文.上课时,我尽情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很快意见就趋向一致:课文通过游洞的记叙,阐明了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志"、"力"、"物相"等多方面的配合的道理.同学们谁不盼自己学业成功,那就得立"志",炼"力",争"物相",齐头并进,狠下功夫.但是并非下了功夫就可以如愿以偿,万一到时而不如愿,也大可不必后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至此,这一课教学主要目的已经达到.诸如注音、释词、题解,甚至串讲,在同学们的预习中都已基本解决,于是便淡化处理,只就本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作特色重点讲解,并做些释疑解惑工作.同时提醒同学们不要疏忽王安石倡导的做学问还得"深思"、"慎取"的方法.要求同学们早读时间放声读,训练语感;课堂上表情读,体验心境;课后练习,大写读后感,联系自身现实,多角度揣摩问题.一星期后,学生大多有二三篇习作,我抓紧批改,边改边发,有特色的就在班内公开读,其余的就在同学间传着看.此时我趁热打铁,又赠送格言警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人生难得几回搏" 等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可想而知,普遍反映上语文课时间过得特别快.

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教学是件抠脑子的事.能变则活,善变则进.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