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教学

点赞:24264 浏览:1153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平法”是建筑专业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学中要突出“平法”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平法”的制图规则,并能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

关 键 词 :平法;识图;多媒体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如技术员、施工员、监理员等,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培养突出“应用能力”和“技能”,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能读懂图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响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开设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简称“平法”,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知识,有正确的结构意识,并熟练地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策略,在今后的工作中顺利地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沟通.

平法技术是对我国原有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做了重大的改革,目前,早已在设计、施工现场推广应用.我们工业建筑学校在通过施工企业调研,毕业生反馈中了解了平法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及时把平法技术引入到教学之中,并作为教学重点,同时利用施工现场施工图,让学生用平法制图原则来进行识图练习.在识图训练中,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平法识图,如何使学生适应从学习中的“解答”问题,逐渐过渡到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应共同关注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现状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知识不连贯,通过教授平法课程,我们发现以下主要问题:学生对平法制图规则的理解不深,记忆不牢;较多的构造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从而失去兴趣,以致对钢筋构造掌握得不好;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立体感不强,对图纸中以平面图表示实物立体不会想象,无法构建钢筋的空间模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才能教好学生,使学生对平法产生兴趣?笔者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教学

多媒体可以使学生从声音、文字、图像等不同的角度学习和理解钢筋的配筋构造.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将平法所涉及的基本论述、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制作成教学课件,从网络资源中下载各种培训机构的学习资料、图纸、实例等;利用三维软件制作建筑结构的三维构件;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直观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二、平法与力学结合起来讲,融会贯通

以梁为例,梁中的钢筋有上有下、有贯通的有非贯通的、搭接位置有端部有跨中,若死记硬背,学生很容易厌烦.但若将平法与力学结合起来讲,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例如,讲梁的上下钢筋配置时,先复习力学中连续梁在受荷载下的弯矩图.

从上图可知,弯矩图始终画在梁的受拉一侧,由于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而钢筋是承受拉力的,故钢筋布置在受拉区,承受拉应力,即钢筋所处的位置与弯矩图的位置一致.为了节约成本,在受压区,即不需要钢筋的地方将钢筋截断,也就是说在没有弯矩图线的地方截断钢筋,这与受力钢筋放在受拉区是一致的.再如,钢筋的搭接位置,由于搭接会削弱钢筋的强度,所以搭接要选在受压部位,即没有弯矩图线的部位等等.再针对这些钢筋讲授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然后对应着看梁的结构施工图,真正让学生能够明白构件中各种标注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再空洞,看图的时候也有基础知识作支撑,便于记忆.

“平法”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施工现场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采取现场教学法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学校实训不可能完成对建筑结构的全部认识,那么我们可到施工现场进行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现场指导,使“教、学、做”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构件的配筋有更直观的感受,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钢筋的认识,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引入平法,注重的是能力培养,使学生有兴趣,能学会,增强了学会的信心,通过学平法掌握了读图的原理,在施工现场实习中,学生发现自己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感到很高兴,同时增强了自信,变得能为自己的未来着想,有目标,求上进.引入平法课,缩短了学校与施工一线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前进入职业岗位工作状态,适应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为学生后继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因,既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得好,有机地将教与学联系起来,调节发展,共同促进.

(作者单位 湖北省工业建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