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好课堂教学的前奏曲

点赞:20447 浏览:941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何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可见这个过程就是预习. 课堂教学要想真正体现学生的“学”,淡化教师的“教”,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课前“预习”也是值得重视的环节.


一、预习的缺失及对策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一线教师对预习还是很重视的,只是存在一些缺失,导致学生在预习时,学而无趣,学而无法,学而无果.

缺失一:要求不到位,学而无趣.虽然有90%的教师会布置预习作业,但至少有60%的教师只是说"预习明天要讲的新课",这种预习要求是很不到位的,学生很难从中捕捉到预习的内容、方式、目的等信息,能捕捉到信息的学生,就会做相应的预习工作;捕捉不到信息的学生,则不会有任何行动.还有些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每次内容都千篇一律,如: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新词等,这样的预习既不涉及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也不涉及对文本的质疑问难.只停留在例行程式,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预习的成效大为减弱.

弹好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对策:确定适宜的预习目标.目标是课堂的方向盘,确定适宜的预习目标,是做好课前预习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如果我们希望通过预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那就必须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年段学习目标,预习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起点,有梯度,切实可行.如果内容要求太低,学生就会觉得过于容易,没有预习的必要;预习内容要求太高,学生又会感到难以完成.

如阅读教学,一、二年级的预习要求是能读通课文,大致了解词句意思;三、四年级的预习要求则是读准字音,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五、六年级的预习,除了三、四年级的要求外,还要能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并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里要说明的是,预习设置的问题不要太难,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小题,让学生根据预习写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推导的过程,在课堂上先让他们来讲解,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的时候,设置的预习问题是:谁向谁借箭?是怎样借箭的?结果怎样?教学《赤壁之战》时,预习的问题是:题目有个“战”字,交战双方是谁?交战的过程及交战的结果怎样?这样用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在预习中探究、思考、感悟.

另外,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以及每个单元不同的训练目标,预习要求也不同.教材中的文章体裁丰富多样,有的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简练、清新,比较贴近于学生生活,学生爱读、爱看,也有感悟.这样的课文,预习的重点可以放在朗读上;有的内容较深,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易理解,学生缺少情感体验,这样的课文,预习的重点可以放在资料的查找和质疑上等

预习目标的确定一定要考虑到现实的学习条件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的不同,其预习效果和能实现的目标层次是会有所不同的,因此预习目标应适度.

缺失二:指导不到位,学而无法.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目标不明确,指导不到位.不管什么课文,都是指导学生预习生字、组词、查生词解释、读课文、查找作者资料、寻找课文后面提出问题的答案.这种预习导致不少学生把预习当成了枯燥的任务来完成,疲于应付,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减退,一些学生逐渐蜕变为“搬运工”,将一本本课外教辅作为预习时的“金钥匙”,将教辅中深奥、晦涩的长篇大论作为对课文的注解,搬到了课本上,搬到课堂中.“自主学习”换来的是课堂的虚检测繁荣.

究其原因,是教师对预习的研究不够,指导不到位造成的.

对策:教给学生实用的预习方法.“授之以鱼,只供餐饭之需;授之以渔,终身受用.”预习是需要指导的.

1.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比如:文中的生字连词可以画线“__”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可用画双线“等于”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 ”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疑难问题打上浪纹“ ”,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等

2.在教学时要渗透学法指导.阅读课文时,可指导学生在书上写批注,例如:在阅读课文《触摸春天》时,当读到这个段落时:“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学生不禁产生了疑问:安静不是盲童吗?怎么还能张望呢?教师马上让学生写下来,做好批注,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在“文章的矛盾处质疑”.又如:如何理解重点句的含义,指导学生用抓重点词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这样,学生将课堂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预习中,结合句子写感受就再也不觉得难了.再如:教给学生质疑的思路:第一,从课题质疑;第二,从你认为精彩的词、句、段中质疑;第三,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第四,从文章的矛盾初质疑;第五,从标点符号处质疑;第六,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3.预习形式要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预习形式的变化,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举行故事会,这样可以使学生兴趣大增,不仅把课文读熟,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故事排练、表演,甚至还可以参照有关资料编写课本剧.常识性的课文,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演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一位教师在布置预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要求学生在以下几种方式中选一种预习:一是讲述预习,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与本文内容或情感相关的体验和感悟;二是朗读预习,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三遍,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句子或精彩段落,然后谈谈喜欢的理由;三是质疑预习,或读课文,从中找出两个以上不懂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向老师或同学质疑,或把你在阅读本文时最得意的收获设计成问题,准备在课堂上考一考你的同学. 缺失三:检查不到位,学而无果.教师对预习重视程度不够,预习有布置却无检查,流于形式.有时让组长代劳,有时找几个同学读读课文或看看书上有没有“痕迹”.

对策:要重视反馈.心理学家罗斯和亨利通过实验证实:学习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种了解会引起强化作用,进而提高学习效果,这就是反馈效应.学生的预习情况若能得到及时反馈,预习的效果就会得到提高.

1.自我反馈.如二年级《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可设计以下反馈预习的作业:

(1)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并运用“预习小步骤”完成了字、词、句的预习.家长签名( )

(“预习小步骤”是让学生在语文书扉页空白处摘下的预习操作小步骤:①标段前序号,②读课文2~4遍,③圈生字画新词,④读生字卡片和词语手册,⑤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2)本课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中,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样几个字:_____________

(要求会认的字主要以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的区分为主,要求会写的字主要以笔顺笔画的注意点为主,提醒字数上不作要求.)

(3)通过词语卡片认读,我认识了以下几个新词:____

_________

(4)说一说,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

(概括主要内容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是让学生笼统地说一说,不做写的要求.)

这种形式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通过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问、自结,实现学习前置,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互查反馈.如对于朗读情况的检查,可以同桌互查或四人小组合作检查是一个既省时又全面的方法.

3.集体反馈.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在课堂上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穿插集体检查、反馈.

4.个别反馈.对于学习基础差、习惯差,预习完成的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要单独反馈,面批、面谈、面授.这样做,既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又在无形中给了他们必须好好完成作业的压力感.

二、预习要注意什么

1.树立大预习观.大预习观倡导学生在上课前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搜集材料、提出问题等等,都可以看作是课前预习.放手让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能尝试多少是多少,不求一样,但求都做.

2.预习形式应多样.预习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行为,不要把它当一种模式来看待.比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集体预习、亲子预习的方式;中年级学生可多采用合作预习与独立预习相结合的方式;高年级学生还可以采用群预习等.

预习不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为目标,而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参与和引导,着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提高预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城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