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三点

点赞:3137 浏览:106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242.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77-01

作文教学是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大问题.《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十分重视.”在读写听说四种语文能力中,写最为重要,它能带动读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对于作文,学生始终是处于被动的应付境地,“作文难”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平时生龙活虎、机智敏捷,可一上作文课,打多数学生似乎立即变得头脑迟钝起来,而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无从下笔或言不由衷.究其原因:一是平时不至于从生活中发现和掘取素材,没啥写;二是不注意经常练笔,不会写;三是缺乏写作兴趣,不想写;作文教学的现状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

作文教学的三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思考一: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提高观察生活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解决“没啥写”的问题.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重视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的确,中学生囿于学校之内话古今,坐在教室之中苦读书,眼中景致不多,笔下风云难卷,也是客观事实.若仔细分析,中学生“无话可说”又有两种情况:一是确实没有积累多少材料;二是有材料而不善于调动和检索.第一情况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写记叙文没素材,写说明文没数据,写议论文没论据,实在是无话可说,此之谓“真缺米”.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学生“找下锅米”,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扩大眼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要求每一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报杂志,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留心听取新闻、广播、街谈巷议,然后把平时看来、听来、读来的材料带到班里互通有无,再把交流的来的材料分析整理,以备写作时用,这样作文时就不愁无米下锅了.第二种情况是“坐守粮山愁无米”,属“检测性无米”.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作文时瞪着眼干着急;另有一些同学则把作文看的很神秘,一说写作就觉得身边小事于写作无关,宁可绞尽脑汁编瞎话.这两类同学的共性是眼高手低,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鉴于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观察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要调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悟性,在日常生活中捕捉能引人思考的各类现象,深究其底里,以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生活是“源”,写作是“流”,“源”畅则“流”涌,“源”塞则“流”竭;只有“身”入生活,瞄准生活之泉开掘,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思考二:知道学生写“多元”日记,经常练笔,提高写作基本功,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多读多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然而中学生对此却显出许多无奈:目前其他学科,特别是数理化学科作业过多,使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阅读报刊、观看影视、参加活动,甚至没有课外读语文书的时间.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另辟蹊径,寻找一条适合中学生特点的训练方法.日记,其内容广泛、丰富,可书写中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同时,也是巩固观察成果,积累生活的一种好方法.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指导学生写日记,而且要重视学生写“多元化”日记.学生日记经常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日记“检测大空”.变成了豪言壮语唱高调;二是干瘪、粗糙、单一呆板的构思模式,似乎没有“今天”二字就不成日记;三是悉云迷雾,好像早就看破红尘,少年识尽愁滋味了.把学生以“我”为轴心的生活“流水账”变成“多元化”是写作素材,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达到“多元化”,首先要真正解除禁锢学生思维的“枷锁”,打破传统日记模式,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从取材范围讲,山川风物,人情百态,天上地下,家庭社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都可以登入日记的大雅之堂;从表达方式讲: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说明,都可以用来大显身手;从文字要求讲,长可以洋洋洒洒,短点可以点点滴滴,感动时可以一唱三叹,悲愤时可以三言两语;从体裁来讲:诗、词、散文、小说、杂文尽可以异彩纷呈;从人称来讲,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还可以没有人称. “我手写我心”,长期进行这种“多元”日记练笔,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思考三:用恰当是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解决“不想写”的问题.

与一般写作相比,中学生作文有自己的特点.一般写作是先有某种思想,然后诉诸文字,而中学生作文大多是“遵命作文”.刘勰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而学生写作的激发,其中一个重要“激素”是作文题目.教师出的题目,不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触不到他们胸中的“积蓄”,学生当然无话可说,凭空编造,装腔作势,企图以此打动读者,只能是“梦里生花”的幻想.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命题中的心理规律的研究,善于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积蓄”,用恰当的命题叩开学生的心扉.教师若能把握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作文题目,就能为学生创设“积极为文”的氛围,使其积极参与到写作教学活动中来,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若能解决学生“没啥写”、“不会写”、“不想写”这三个问题,日积月累,拾级而上,学生就会材料日渐其多,笔墨日渐纯熟,思路日渐洒脱,并逐步进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