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和礼仪》教学要融入生活

点赞:30979 浏览:1439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省情和礼仪》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为,礼仪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礼仪.为了使这门课程能更切实地体现和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省情和礼仪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省情和礼仪的教学就要与现实生活在一起.

一、省情与礼仪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

《省情与礼仪》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的课程教学,要选取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真诚地表达出来.

(一)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

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感受,《省情与礼仪》教材采用了大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照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都来到了书上,都走进了课堂.而课堂的活动其实也就生活的再现.比如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方便面、各式衣服、膨化食品等.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商品,进一步领会写卖中的道德及的秘密,我组织开展了班级商品会.同学们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了商业人员工作的辛苦、产品质量对的影响以及参与商业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及规则.

(二)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省情与礼仪》正是在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并予以继续教育与培养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一张合家欢的照片,可以回忆起浓浓的亲情;某一次队活动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有助于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等所以,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这个单元正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活动,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源源不断地再现出来,并在小组或者集体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在教师的正确导向下,成为学生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省情和礼仪》教学要融入生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省情与礼仪的教学要到生活中去

当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学生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丰富与深化学生的经验也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学习与活动中养成的道德行为习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总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的.

(一)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学生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从品德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如我在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居住的环境的交通情况及人们的交通意识和遵守的情况,我带领学生来到公路进行实地勘察,让他们记录一定时间内违反规则的次数,并进行归因.我还带他们到交通主管部门与交警面对面交流,更深层次了解当地人们违反交通规则的种类及原因,与交警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亲自接触社会中的人与事,在考察与统计中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


(二)淡化教育痕迹,实现自己教育自己

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体验中如沐春风,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所能面临的事情何其多,而这些并不能一一从教材中找到答案.《省情与礼仪》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就更要淡化教育痕迹.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态度和观点正是在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与体验中不断丰富及完善起来的,他们感受得这样真切,因此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调动已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渐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省情与礼仪》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