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刍议

点赞:4383 浏览:162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46-01

1.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泛读,宽泛、广泛的意思,而非浮光掠影,泛泛而读,但有不少学生都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学会了快餐式的阅读习惯,往往只求大致了解获取一些信息而已,所以一些娱乐的报纸成为他们阅读的首选,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静下心来去真正体会文章本身的精妙之处,所以阅读忌贪多,而要求质,所以有的学生抱怨,看了一学期的课外书,写作提高并不快,语文成绩也并未见起色.另外,阅读是个积累的过程,正所谓欲速则不达,阅读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2.要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

跟上课直接相关的,自然是课内阅读,课内阅读一般又可延伸至课前、课上、课后,主要是围绕课文中相关文本进行的阅读.课前阅读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先进行预习,通过对课文的初读,对文章有个大体印象,这时可以"观其大略",也就是泛读.进而,由了解基本内容上升到品味语言,鉴赏技巧,往往学生最欠缺的也就是这一步,仅仅满足于筛选得到所谓自认为有用的信息就足矣,并没有更深入的对课文内容有更多的思考.所以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不是很高,由于对文章本身就理解不深,一问三不知,就算经过老师的讲解,也是夹生饭,对学生而言,并没有多少收获可言.另外,课前的阅读并不仅限于课文本身,要鼓励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或者事先也可以印发相关的资料,为课堂上的讨论探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课内阅读是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这时老师提出的有梯度的问题就像阶梯,一步步把学生引向课文的核心处和紧要处,引导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顺着"路标",一路上才会有鸟语花香,如沐春风之感.

3.要对学生要达到的语文水平作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的界定

我觉得我们在评定学生的语文水平时,常常把握不住标准,譬如以作文为例,学生作文的标准是什么?是写作尖子的水平吗?如果以写作尖子的水平作为标准,那么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是不合格的:那么是文学创作的标准吗?如果以文学创作为标准,那么我觉得很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表达技能,尤其是适应进一步深造和工作、生活需要的表达技能,这样说来,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其包含的内容就是相当广泛的,决不是拿文学创作来作为唯一的或最高的标准,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去努力追求文学模式的写作,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试想,一个将来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者是工程技术的学生,他以文学的标准去指导科学报告的写作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很早以前,我就对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作过一些思考,我觉得,文学模式和科学模式的写作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而且是学生写作发展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不可相提并论,鉴于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写作能力,应该是基本的写作常规,这才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目标,至于更高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写作,那完全应该因人而异.

4.读写结合,从模仿开始

读写结合,主要是指通过读来进行积累,但读和写毕竟是两码事,自成体系.读是吸收,写是创造;读是欣赏,写是思考;读是入,写是出.读写结合,主要是在读的过程中:(1)提升素质;(2)学习技巧.因此,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都不可取.传统的"读写结合"教学往往造成学生:(1)写是读的纯粹模仿;(2)对写本身研究得不透,重心放在读上,所以形成了许多学生觉得肚子里有东西写,可就是写不出来或写出来也干巴巴的、毫无生气;(3)因为缺乏对写的实践,所以读起来也很难切身体味作者的辛酸,读也流于表面.一言以蔽之,过多地强调读写结合,使写作进入了一个误区,湮没了写作自身的规律.

高中语文教学刍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创作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从语言学上看,读主要是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而写是运用语言.语言的积累和理解主要靠语言的组合,语言的运用则靠语言的聚合.组合主要靠时间的包孕,聚合则要靠主体的积极思考与反复实践.由此观之,读写必须结合,但读写同时也必须分离,因为读不能作方法,写也不能代替读.不能很好地读,也就不能很好地写,同样不能很好地写,也就不能很好地读.


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情感的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因此,要铸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只有灌输、说服不行,还必须有感染、熏陶.语文作为一门有着浓郁人文特点的学科,在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目是文学作品,作家在作品中寄寓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5.确立教学思路,改善传统语文教学理论

中国的教育思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似乎都太过重视那一张试卷上的累计分数,最终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能掌握的、真正领悟到的实属不多,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思维被强加上枷锁,长期的束缚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泯灭.在当前的教育新时期,我们要转变"应试升学"为"终极目标"的死板思想,把目光从分数转移到培养人、塑造人上.而非把教学看成是灌输知识、理解知识并识记知识的过程,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树立创新的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还学生以课堂的主体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语言文字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多义性.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容许学生中存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发现,有效的将课上教学与课外熏陶进行有机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结合课外学习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进行思考.吕叔湘先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呢?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因而,若想实现教育改革,实现教学教法的创新,那么教师就要打开思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打破封闭式课堂的僵局,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给学生设定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教学情境.